互联网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 2007-04-16 09:57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之外的外部公众对作为国际关系主体的特定国家总体状况的信息经过复杂和多样的信息传播过程形成的对该国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国家形象通过政府外交、经济交流、文化产品输出、人际交往、传媒等途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在国家形象的传播和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从用户数到全球覆盖的数据看,已经发展成为新兴的重要媒介。根据最新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10.9亿,覆盖全球人口的16.6%。北美洲和澳洲的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分别达到69.4%和53.5%。互联网使用最多的前5种语言是英语、中文、日语、西班牙语、德语,其用户数分别为英语3.27亿,中文1.53亿,日语8700万,西班牙语8600万,德语5800万。

互联网作为一种快捷的平台,逐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根据PewInternetand AmericanLifeProject调查,在美国的宽带用户中有43%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随着宽带的普及,大约有34%的人称他们把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了互联网上,而有33%的人则表示他们在业余时间会选择看电视。在欧洲,人们从互联网获取重要新闻和信息已经超过了报纸和杂志。市场调研机构JupiterResearch公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尽管在许多欧洲人中电视仍然是占有统治地位的媒介,但在他们获取重要新闻和信息时,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是观看电视的三倍。

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知状况

在我国政府的“睦邻友好”、“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中国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大国的形象。通过积极参与多边的国际组织,在解决经济危机推动区域繁荣,打击恐怖主义和国际犯罪等领域树立了一个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通过国家间文化交流活动向国外民众传播中国文明古国的形象。通过大众媒体,尤其是通过互

这是我国政府、民间组织、大众传媒,乃至国民个体正在积极努力地向国际社会传播的国家形象,在国家稳健的经济发展和稳健的外交政策的支撑下,这些传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的声音在扩大。2006年3月7日,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广播电台(BBC国际台)公布了一项在全球22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各国民众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良好。中国明显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因为它有杰出的经济成就,而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中国能继续保持这种经济成功的势头。

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形象塑造的本身也是一种以文化为内容的政治信息的传播,文化信息背后隐含的是意识形态和核心的价值观,是“软实力”的核心所在,在大国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正是软实力博弈的最前线和具体表现,而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文化安全较量尤为激烈。这是一场国际传播力的较量,国际传播力的背后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支撑。传媒在我国国家形象战略中目前处于薄弱环节,中国的声音的传达在很长的时期内仍将受制于西方国家。

2006年3月7日的BBC国际台调查同时也显示,国际上对中国强大后何去何从表示担心,多数国家都对中国可能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持消极态度。我们也看到,在西方的很多媒体上,继续对中国进行政治上的妖魔化,对中国的社会问题刻意放大。


123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