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人们热议“洋节”东渐之时,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走向世界的速度也出乎我们的预料。2月22日,为庆祝中国春节,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次举办了新春文艺晚会,各国艺术家载歌载舞,100多位各国使节欢聚一堂。出差在外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发来了祝词。承办晚会的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春节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尽管春节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与圣诞节仍然无法相提并论,有许多国家的民众或者不知道春节,或者听说过中国的这个传统节日,却搞不清楚具体怎么回事,但春节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依然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亚裔人口多的城市和各国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中。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正多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接口。
·海外的春节气氛越来越浓
今年的中国农历春节,英国伦敦被看作是除了中国之外,全球庆贺气氛最为浓烈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伦敦举办了有30多万人参加的游行庆典和表演,更是因为每一个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的华人都体会到,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对中国春节有了切身的体会。农历年初一当天,在通往表演区特拉法加广场的各线地铁站里、公交车上,“中国在伦敦”(CHINA IN LONDON)的字样随处可见。与往年相比,伦敦街头庆新年的表演节目并没有太多的新奇,但在今年舞龙舞狮、花车杂耍的队伍中,人们却可以看到许多英国人。他们当中有老有少,虽然汗流浃背,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巴黎市政府已经连续第六次为华人举办中国春节招待会,今年春节大游行的观众高达10万人。在今年的游行队伍中,也出现了许多身着中国传统服装载歌载舞的洋面孔。家乐福、欧尚等大超市还开辟了年货专柜,著名的拉法耶特百货大楼特意在大门上装饰了“十二生肖”。大年初八,著名的大学区“拉丁区”还将举办更盛大的春节游行庆典。
除夕夜,纽约时报广场中心最显眼的电子显示屏上,不间断地出现春节拜年的巨幅图文并茂的中英文广告。纽约最高建筑帝国大厦2月16日开始连续三天亮起红黄两色彩灯。纽约州州长斯皮策等许多地方政要纷纷致辞,向华人拜年,并把2月18日大年初一定为“中华新年日”。
在加拿大,许多华人和国内观众同步收看央视春节晚会,在温哥华、卡尔加里等大城市,有线电视还多次重播。加拿大统计局在猪年到来之际不但在网站上打出“岁次2007丁亥”、“新年快乐”等中文套红字样,甚至破天荒地推出了一份“猪年报告”贺岁,其中不但有和华人相关的资料,还有些非常幽默的数据,比如加拿大人均猪肉消费、哪里是加拿大养猪最多的省份等等。从总理哈珀到各党派领袖、议员,各级政府官员都在新年之际用粤语或普通话说“恭喜发财”,给华人拜年。温哥华市长苏利文在收到华裔书法家黄振鹏书写的“勤政爱民”的条幅时,用粤语当众流利准确地解释了其中的含义。
不过,除了伦敦、巴黎、纽约这些国际大都市之外,西方国家的其他地方对春节仍然不怎么关注。记者问到的外国人虽然大都知道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可除此之外,其他就了解不多了。甚至还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春节。当中国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在庆祝春节的同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仍然像往常一样运转,受春节的影响并不大。
但春节向世界传播的速度仍十分明显。近年来,中国的节日文化在印度出现了全面复苏的现象。在春节前一周,《印度斯坦时报》等主流媒体连续几天登载了有关中国举国欢庆迎春节的多张照片,并对中国的十二生肖以及“猪年”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印度《每日新闻分析》刊登了一篇题为“恭喜发财”的文章,请当地华侨介绍了如何在印度过春节。文章误将今年的春节日期写成了12日,结果在网站上有好几个印度读者发现了这个错误并提醒编辑更正,显示出当地民众对春节已经一定了解。相当多的印度读者对文章中介绍的生肖所代表的运气更感兴趣,纷纷按照年龄推算出自己的“属相”,并向文章作者询问自己在新年里是否能有好运气。一位住在孟买的华人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他在印度已经生活了五十多年,最大的感觉便是这两年的春节“年味”回来了。
在泰国首都曼谷,春节几乎成了全民性的节日。泰国过年也有置年货的习惯,年三十那天,记者下午去超市购物,发现平时琳琅满目的食品柜台大多已空空如也。各大商场都推出了中国新年大折扣活动,包括最大的中央商场、各大连锁超市、机场免税店等,出入口都有巨型春节装饰,一些商店打出“龙的甩卖”、“新年特卖”等广告,希望借新春的东风创销售记录。《曼谷邮报》专门推出了中国新年杂志特刊,并派记者赴西安拍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中国春节和圣诞节、情人节一起,已经成为泰国公众尽人皆知的重大节日。
·春节走进外国寻常百姓家
腊月二十八,《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友人比尔的邀请下,和几位朋友来到他的家乡纽约斯腾达岛,参加为中国新年举办的民间庆祝活动。一踏进举办这场活动的斯腾达岛博物馆,记者就有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好像回到了国内的春节联欢会。大厅内,大小不一的红色灯笼高高挂起,“大展宏图”的巨大纸扇格外引人注目,到处都贴着大大小小的“福”字。印有“2008年中国欢迎你”的宣传画与体现中国旅游和百姓生活的照片挂满了墙壁。参加活动的几十位社区居民各就各位,每人面前摆放着一个压岁吉利红包,上面印着“富贵花开”、“年年有利”、“岁岁平安”,里面还真的装有美元硬币。
当大家吃完中国年饭饺子、春卷、炒面后,一位美国朋友宣布活动开始,她先是介绍了中国餐饮文化的特色,接着以变幻游戏的方式教大家学习汉字。随后,她拿起摆放着的照片、实物,讲述有关中国的故事。主办方还请来一位中国朋友,详细介绍了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演变。大家跟着这位中国“先生”学起了中国话:“新年好”、“恭喜发财”,欢声笑语在大厅中荡漾。
大年三十,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业还举办了大型春节晚会,参加那场晚会的美国朋友有数百人,纽约市议员、各大学负责人也纷纷赶来。同一天,记者还接到新泽西州一位小学校长的正式邀请,他们学校要在正月十一那天,隆重举办欢度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记者的另一个朋友也接到邀请,这几天要到另一个学校去介绍有关中国春节的故事。
除夕夜,在伦敦西郊的一家理发馆,记者和一位英国的老理发师闲谈。老人兴奋地问我,今天是你们中国人的新年前夜对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人说,那你一定要同家人朋友守夜啦?我很奇怪他是怎么知道这一天的日子的。老人笑着说他虽然没有去过中国,但一直觉得中国的民俗文化很有趣,加上生活中不断会有人提到,所以知道这一天并不奇怪。和这位老人一样,愿意对中国文化深入了解可以说是伦敦近年来连续举办庆祝中国年活动带来的直接影响。在英国的许多公司里,很多人都会在中国新年期间,向自己的中国同事道一声新年祝福。有朋友告诉记者,有的公司主管还特意给中国员工在当天放一天假,让身在海外的华人体味到了节日的温暖。
·有过春节习俗的不仅是华人
除了中国,世界上有过春节习俗的主要是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如越南、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这些国家都把春节列为了法定假日。春节在越南又叫元旦节,是越南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并不把春节看作中国来的节日,而是完全当成自己的节日来过。越共总书记农德孟、国家主席阮明哲和国会主席阮富仲都在春节前看望群众,给大家拜年。越南各驻外使馆也都召开春节联欢会。越南报纸甚至用《越南春节走向世界》这样的标题介绍春节,说“越南有数万遍布世界的越侨,他们落居在哪里就把过大年的习俗带到哪里。”“除了越南,世界上还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春节的习俗。”一位越南朋友告诉记者:“虽然我们过的春节是受中国的影响,但都说是‘越南春节’。”
越南的过节习俗与中国大同小异。春节从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灶王节”开始,过年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整个正月,用越南的民间说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乐的月份”。今年,从除夕到正月初三有4天春节假期,大家祭神祭祖、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或全家外出游玩。与中国不同的是,越南过年不吃饺子。1995年,越南政府开始禁止在城市放鞭炮。为了保留过年的气氛,每年除夕晚上,政府都会在各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组织施放礼花活动。在越南人家里,春节期间有3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桃花、盆栽金橘和“五果盆”,家里有了它们才真正能感受到春节的气氛。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海外越南人踊跃回国过年,国内越南人纷纷到国外去旅游。因此各旅游公司生意非常红火。
韩国人也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韩国称春节为“舍尔”,意思是新年之首。春节期间全国放假,人们纷纷从城市返回故乡,春运的繁忙跟中国有点儿相似。春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祭祀祖先,静心祝福,祈求好运。新加坡春节一般放假两天。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拜年不提贵重礼品,只带两个橘子,进门送给主人,橘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马来西亚过春节习俗也跟中国大致相同,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菠萝),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
在加拿大温哥华市政府举行的“开年”仪式上,市长苏利文先后用粤语、普通话、越南语和韩语拜年,让不同族裔皆大欢喜。华埠的新春大游行行列中,也出现了韩国、日本、越南甚至当地印第安人的贺岁队。
·春节离世界性节日还有多远
近年来,了解春节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一方面与海外华人数量增加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国力提升的结果。就连远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记者在菜市场买菜时,也时常遇到外国朋友用生硬的中文说“过年好!”他们知道中国人在过“最重要的节日”。但对于更多的外国人来说,春节不过只是中国人的“新年”而已,至于春节的文化内涵,他们就所知甚少了。许多外国媒体关注中国春节,也大都只是关注像春运、放鞭炮这样的现象,往往会忽视春节的文化内容。在俄罗斯,媒体对中国春节的报道很少,初一早上,记者在俄罗斯一家网站看到的就是,春节第一天北京市因放鞭炮致使100多人受伤的消息。
一些专家指出,节日文化重在参与,春节要成为世界性节日,还需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在国外,记者常常会碰到一些好奇心很强的外国朋友打听有关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当记者和他们聊起国内过年的很多场景时,他们都羡慕不已,觉得很有趣。一些外国人正是通过春节这样的节日来了解中国的,而春节这样的节日也增加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许多外国朋友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春节的影响力也必将会不断增强。(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