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冲突为契机 发展东亚一体化
[ 2006-08-06 16:48 ]

在"北京·东京"论坛的会场上,与会中日两国代表谈论的焦点议题之一,就是包括中日在内的东亚地区的未来走向。东亚如何做才能形成类似欧盟的共同体组织,实现一体化,或是找到某种能被普遍接受的东亚"共同价值观"?带着这样的疑问,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记者采访了中方参会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徐辉博士。

·东亚一体化进程只能循序渐进

对于论坛中呼唤组建亚洲共同体,推进东亚一体化的声音,徐辉博士表示,这一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找出某种合适的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发展。

首先从其他地区性组织的一体化进程来看,历史经验表明,各家组织的发展都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像欧洲一体化最早也是从德法之间煤钢共同体一点点扩大的,在组织成熟一点之后,再继续扩大一点,大家都是走这条路。

东盟也是这样,最初只有5国,经过一点点扩大最后才成为10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地区性组织扩大太快的话,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亚洲国家还是应该采取亚洲自己的办法,那就是一步一步来,像东盟目前的"10+3"合作机制就比较好,而且各国文化地域都接近,好沟通,等将来有一天条件成熟了就可以再考虑扩大的问题。

徐辉博士进一步指出,东盟的"10+3"合作机制并没有排斥任何国家,因为该机制具备开放性的功能。王毅大使在讲话中也提到了"开放的亚洲"的思路,那就表示其他相关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该合作机制中去。东盟和东亚各国也可以通过增强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在"10+3"的体制内强化扩大现实框架。

·冲突亦是合作契机

在东亚各国未来进行合作,谋求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的冲突。但当今不是采取武力解决问题的时代,各国应该如何去解决?徐辉博士为此提出了"变分歧为合作"的概念。

徐辉博士介绍说,"将分歧变合作"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奉行的政策,通过这一政策,中国逐步顺利解决了和周边很多国家的领土争议问题,将争议地区都变成了合作地区。成效最明显的就是中俄之间,最后形成了全面的协调合作机制。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在促进经济领域的合作,将争议变成合作契机。

以中国和东盟为例,长期以来双方都本着相互尊重的态度,努力让南沙海域成为合作的海域。此外,东盟内部的合作证明,经济文化上的往来能增加信任,能促成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合作。

变危机为机遇的另一个现实例子,就是朝鲜半岛问题使六方会谈成为可能。有关各国能够在会谈的互动过程中建立互信,比如说中美两国的互信就比以前好,中日之间也有契机。

就中日两国而言,徐辉博士表示,在如何在东亚实现"变分歧为合作"的问题上双方应该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探索如何通过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来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机制。因为环顾亚洲,上海合作组织、南盟和东盟等一系列地区性合作组织都业已存在,只有东北亚是一片空白。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一地区形成安全机制呢?目前美日之间的安保机制是具有排他性的,不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因此如果中日两国未来能真的形成某种安全机制的话,那就是很好的国际合作典范。

·尊重多样化求同存异

对于与会日方代表纷纷强调要努力寻求某种亚洲"共同价值观"的说法,徐辉博士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日方代表虽然围绕这一概念做出了不少发言,但亚洲"共同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谁都不清楚。他认为,最后可能归纳出一点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尊重多样化,即相互尊重共存。

以东盟为例,该组织内部各成员国之间争论不少,存在争端,但东盟内部首先是承诺放弃武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不干涉各国内政。虽然这么做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遏制住了问题,不让其影响各国在经济领域内的合作。徐辉博士表示,亚洲未来的发展或许会要借鉴东盟的这种运作方式,因为它比较适合东亚的地理特点和复杂环境。

(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