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联合晚报》今天社论指出,陈哲男卷入的弊案起码有五件,司法黄牛一案由于梁柏熏紧咬,陈哲男被收押,看来陈哲男很难脱身。抓到陈哲男的“小辫子”,给了检调、司法界相当的鼓舞,毕竟这是“大案子”,若办得下去,至少可证明,台湾的司法“并没有死”或“睡着”。
由于陈哲男被收押,案情升高,不仅他儿子陈其迈的高雄“市长”之路,被彻底断送,即使陈水扁摇摇欲坠的声望,亦注定要再接受民意的检验。
媒体透露,陈水扁“早就注意到”陈哲男“有问题”,陈哲男募的钱“来路不明”,因此对“陈哲男与他的钱”早有防范,所以这案子“办不上来”。
社论说,实情是不是这样,谁也不敢说,当然要看检调办案的勇气与坚持而定了。办不办得上来?岂是当局放些话,有权力者说几句,即可断定的?媒体,固然不该无限上纲的揣测,但请问,当局又岂该藉放话,转移焦点呢?
社论说,我们只是很好奇,陈哲男跟着陈水扁,已非一两年的事,从台北市府开始,算算几年了?从台北市“民政局长”开始,到“总统府”“副秘书长”,再加上对陈其迈的拔擢栽培,“两陈关系”到底有多密切,尽管不该无限度的想像,然而同样的,又岂能随便三言两语,就轻易划清界限呢?如果说陈水扁身边的人,刻意淡化两陈关系的说法有道理,那何以直到陈哲男卸任,“总统府”仍给予高度的肯定呢?这是当时的官样文章,还是现在赶紧割袍断义呢?
案子牵扯到“总统府”副秘书长,层级之高,自是敏感。以当前政党政治的恶斗,要说这案子不被在野党批斗,才叫奇怪。因此关键不在反对党有无利用此案,打击陈水扁的意图,而在陈水扁与民进党如何提供一个空间,给检调、司法去放手办案。若只是一再给人负嵎顽抗,放话脱嫌的印象,那即便日后检调真的因证据考量,不把案子往上办,社会大众又会怎么想?
社论指出,“总统府”要自清,民进党要振衰起敝,唯一办法,莫过于让检察总长成立专案小组,彻底查办此案,开放所有相关文件档案,让案情摊开在阳光下接受检验。否则办得拖泥带水,给人断尾求生,到此止步的想像空间,那“陈哲男与陈水扁”的牵扯,将一辈子洗不清。(来源:香港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