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资讯首屏
王朔谈潜规则:艺人沦为玩物

[ 2007-01-18 11:13 ]

 

大片不是好电影

王朔是很多电影的编剧:《顽主》、《阳光灿烂的日子》、《甲方乙方》、《看上去很美》、《梦想照进现实》……他只当过一部电影的导演——《爸爸》,冯小刚当他的副手。

对他来说,电影好玩,电影能挣钱。

1996年,《爸爸》因为展现灰色人生观被枪毙,此后,王朔彻底退出。

王朔曾经说再也不写剧本了,这个说法如今需要纠正一下,王朔只给朋友写剧本了。

我们那个时候是政治化时代,娱乐是应该有,但娱乐不是一切,我不觉得现在娱乐做得有多么好,他们老觉着现在是铺天盖地,我老实说我个人没感觉到,因为我不看这些节目,我有我自己的节目看。娱乐就是一帮小孩在那里闹嘛,小孩才多大啊,?他们才知道多少啊,现在娱乐就是青少年节目,大家在这儿选拔个秀啊。你们有什么作品?现在光见人下来不听楼梯响。你再说超女这么大名,我不知道哪首歌是你们唱的?至少没做到家喻户晓吧。你们以为自己是天了,我们过去认为你一个人总得有作品,你说崔健同志当年有多少好歌啊。你今天一个人那么有名,我不知道你唱过什么,全是扒人家歌唱的,这叫什么。商业需要这么一个偶像,大家投广告,吸引眼球,你们自己狂欢,那你们自己就去狂欢去吧,我们不认为不好啊,可以这样,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年人有成年人的严肃节目,照样,文化节目照样做。

以为大片就是好电影了?好电影有的是,《颐和园》、《十三棵泡桐》、《绿帽子》,中国好电影层出不穷,不是用评奖和票房衡量的。

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你看了吗?多好啊,这就是我说的《红楼梦》让一帮人写了《飘》。不过叶京写好了我就不写了。他完全真实,完全把我看傻了。他这个完全还原真实。

过去不让娱乐,现在让娱乐是好事,但你不是说不许别人不娱乐是吧。你想逼大伙一起娱乐你也做不到,说实在的。你比如说我的环境里,我跟别人标准不一样。我看到很多好电影、好电视剧、好歌。包括现在电子音乐,别老扒人港台歌,有什么劲啊?不具原创性的东西您叫什么都没用。

八九十年代有个喷发期,现在是个沉浮期,下一个喷发期会有的。前面有一个压抑期,"文革"前十几年也是压抑,压抑了27年,咔嚓喷发了10年。

电影好玩啊,美女如云,来钱比小说容易,它是一帮人攒的事儿,写小说一个人在屋里,白天黑夜长年累月,很艰苦,电影一帮人在那儿聊事儿,完了有人记录,每只手都有人在干,预算大,年轻时候谁不虚荣啊。

电视剧是土业,冯小刚同志为什么爱干电影?电视剧多土啊,一帮傻冒似的,谁不往高走啊?拍电视剧怎么能出国啊。咱们不是憋着要出国,当国际名人吗?那你当然要拍电影了。

电影好玩,老实说大家都是同龄人,我跟78班大部分人都认识,那时候都是青年导演,都是拍自己的第一部戏,多少人的第一部戏都是我跟着在拍。找钱不容易,那时候拍电影也便宜,100来万,找人写剧本,作家也多,也红。那时作家比导演红,一个年轻导演傍上一个好作家,拿着剧本一拍就红了,作品也不寒碜啊,现在说的好作品,都是那个时候作家作品改的,陈凯歌、张艺谋的都是好作家改的。到他们(自己)做的时候,就成了《英雄》。

那时候我就奇怪,他为什么不用刘恒?王斌、李冯跟刘恒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秋菊打官司》是刘恒给写的剧本啊,刘恒我认为是作家里写剧本功力最深的一个人,《英雄》如果搁在刘恒手里,就是还在宣扬权力崇拜,也比现在高明得多。你要说我就是主旋律,也行,要么你红,你别又红又黑。红不寒碜,雷锋寒碜吗﹖不寒碜。但秦始皇寒碜,秦始皇黑,你非得给他刷红了吧。

《爸爸》拍的时候已经是电影局通过的版本了。1997年清除精神污染,重建精神文明,北影厂毙了一批片子,不是光我们的。1995年是中国电影的大丰收年,"阳光"、"外婆桥"、"红樱桃"、"红粉"全是那一年的,接着就完了,萎缩成二三十部了。

我在现场,但是机位啊,都是冯小刚在执行。那个过程正常,后来我准备拍另外一个电影,改池莉一个小说,用徐静蕾拍一个电影。这个电影被毙了,我就去了美国了。我当不了导演,导演要团着一帮人,我搞不了这个关系。

冯小刚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人,当导演你要有大量的耐心跟人搞关系,我没这耐心,我必须有个得力的执行导演,现场我完全可以不用管,到那儿我就睡觉。各种安排,布光啊,清场啊,各部门协调啊,好多乱七八糟的,冯小刚都可以做。我就看着监视器,就说行和不行。我就是总体把握嘛。

我也不是天生的,大家都是在一个环境里长出来的。冯小刚是在学我吗?叶京是在学我吗?不是,等于是一片土地里长出好多芽,我无非是第一个长出来的,他们接着长出来,但土壤都是同一个土壤。不能说他学我,不是说他攀着我,大家都在这个土壤里,你躲开点,给他点阳光他就灿烂。

一个人欺下必定媚上,我不欺下,我有时候抗上。所以我不能带摄制组,你要带组,为了效率,有时候你就要呵斥效率不高的人。我做不到,我做公司没法解雇人。我觉得可怜的人,软弱的人,已经很惨了,你再踹他一脚,这算干吗啊?这叫严重不公平,这是我骨子里来的,你不能欺负没名的,不能欺负穷人。你搞有名的啊,他底细你清楚。那时候我们在北海滑冰的时候,一个人要立万儿,就要打最大的。你打街边儿的人,没人知道啊。当然这也叫炒作。我觉得抗上不能说是美德,但是比欺下好一点,你一定要欺负人,你要欺负就欺负比你强的人。

我们原来都是一起玩的朋友,大家相互扶持,臭味相投凑在一起,冯小刚、张艺谋他们干的事,我也干过。把自己当成红旗举着,曝光多,很多事情其实不是我干的。比如人说冯小刚是学我的,其实是郑晓龙给他提拔上来的,从一个美术变成编剧变成导演。

“我不该说张艺谋是臭大粪”

2000年10月,北京的《文化月刊》刊登了王朔的独家采访。

文中,王朔认为张艺谋"该灭了",原因是"很多人都觉得他是‘臭大粪',影响极为恶劣",他特别指出:《我的父亲母亲》极度虚假,假装单纯——张艺谋的《活着》被定为禁片后,他拍了几部转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位列其中。

6年之后,王朔旧事重提,那是他在饭桌上跟人聊天说的话,据说被两个记者给偷偷录了下来发表。虽然属于私人谈话,王朔还是进行了检讨:"我过去说张艺谋是臭大粪其实很不应该。"

王朔收到的第一个1万元剧本费是张艺谋给的,买了《我是你爸爸》。

我郑重建议张艺谋同志当广电部副部长。主管电影,他会是一个好局长,真的。张艺谋有这个大格局,电影局从来都是专业人来干的。或者说当广电部副部长,茅盾同志也当文化部副部长啊。那时候电影局都是导演来干啊。张艺谋太好了,奥运会总导演干完,干四年广电部副部长,一定带出一个硬邦邦的国家电影,他对国际电影节又熟,他的功底又好。他当了部长,他跟贾樟柯这些问题就全解决了。我不信贾樟柯敢跟行政力量对抗。张伟平也不用冒充恶势力。您公平分配资源,四年拍一部戏,可以了吧?您60岁的人了,不要那么年年拼命了。

我真的认为张艺谋是个有抱负的人,时运不济,没有当成秦始皇,你可以在广电内部当一下嘛,搞一下万里长城嘛。张艺谋的剧组原来是最民主的了,最有战斗力的剧组,他能集中最优秀的人,他有这个能力,他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冲各种电影节,一定能打开一个局面。

我跟他过去是朋友,虽然后来大家各走各的路,但我确实觉得,国家要搞形象工程,要搞面貌工程。我送张艺谋同志装修大师(的封号),绝对没有贬义,他确实能把你破破烂烂的东西装裱得金碧辉煌。你看那个歌剧《图兰朵》,装修得多好啊,什么东西都能装修得好。他是摄影出身,造型感特别强,塑造大国形象非常好。张艺谋大师原创力不够,但是匠心独具,巨匠,当得起。张艺谋是个巨匠,在我中华复兴,大国崛起,需要这么个文化巨匠在这里头,勤勤恳恳给你铺张门面,咱中国人不是好面子吗?至少让他们知道中国是有一套,不然外国人觉得我们特土,整天大红大绿的。那是我们满族地主型,你看你们明朝汉族人都是玩的水墨画,素气的,你别让我们满族给晃张啊。

张艺谋是第一个买我剧本的人,我过去说他臭大粪其实很不应该,我的做法有愧于他,他对我说实在的是很好的。他是帮了我一大忙。1988年的时候我有4个小说正在改。1988年的时候,张艺谋正在大红,他37岁。在柏林得奖,那时候不得了,票房也好,国际上也好。张艺谋精神上是非常有幽默感的一个人。那时候我住在复兴路那边,他要拍《顽主》,但《顽主》先给了四川的米家山了,我当然愿意张艺谋拍了,但是我也不能因为你张艺谋大,我背信给人拿回来,我不能这么干啊。我说我还能写出更好的。人那时候大家都是朋友,没现在条件好,一起聊完大家就在家里住了,大家经常聊天。

说实在的,北京本土这个地方,大家没有对外那么排斥。我个人比较排斥港台,排斥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就那个时候认识的。后来我就写了《千万别把我当人》,本来是写给他当剧本的,后来他没用。那个也没法拍,他自己拍了《代号美洲豹》,一个作品你必须要回过头来想,仓仓促促,我当时也太自大了,以为糊弄一个就成,那个写得也比较粗糙。后来《我是你爸爸》的时候,他买的版权,姜文演,那是我拿到的第一个1万元钱,那时稿费都不是太高,电影3000块钱,导演米家山还跟我联名,我才拿了1000多块钱。当然《顽主》拍得我也挺喜欢的。

张艺谋其实那个时候就想拍当代题材了,说实在的,《有话好好说》拍得不好,被姜文带着跑,我觉得他艺术上野心有点过大了。其实你野心不必那么大,坚持你自己,所以我赌他能拍一部牛逼的电影。现在开始,你就去当部长去,把中国电影的结构、规模好好搞好了,然后琢磨琢磨,他最终能拍一部牛逼的电影。既不是黑泽明,也不是别的,就是他张氏的。我觉得他风风火火的,从1988年到现在,都20年了,可以歇会儿了,世界你也跑遍了,虚荣你也尝尽了,可以荫庇后人了,可以静下心来做个自己的作品了。你跟他们争什么啊,你60的人,跟20的人怎么争啊?你跟《疯狂的石头》怎么争啊。他怕这个声望下去,而且他是一个陕西人,很倔,你越说我不好,我越做给你看,你一年大家都骂你,你要扛着,你逆流而上。你的名声,一年不动、两年不动、三年不动,你照样还是你啊。

你用心拍一个自己的电影,人一辈子有一个就够了。他(张艺谋)说要弄10个有分量的。一个作品,大家赋予他的东西太多了,票房得奖口碑好,还要发自内心,太难了吧。

"红高粱"是那三样占齐了,"秋菊"也是那样,当然那是电影厂得到钱了。分配体制不合理,造成他现在这样拍这些"黄金甲"这些烂货来捞钱,裱糊得富丽堂皇,其实是反动的电影。如果中国是一个正常机制,他不必这样为了挣钱出此下策。

《我是你爸爸》的时候,他托姜文,姜文不演了,姜文要拍"阳光",这事姜文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不能告诉你。他跟姜文聊了一次,他把他的想法暴露给姜文以后,姜文一听,这事不能拍了。姜文那时候要做导演了。

姜文前三脚踢得比张艺谋好,当然他们都会被网上新兴浪潮、网上电影给变成古典艺术。10年之内,最后谁要去电影院看巨献啊,网上看,自己家里,KTV,多少豪华夜总会啊,谁要去电影院看,这些都像古典艺术,就跟舞台艺术一样。姜文应该是最后一个大师了,拳王。姜文自己说的,导演就看前3部,以后的都是重复这3部。一个好,一个差,一个正常。姜文气壮如牛,姜文艺术野心更大,只怕没有他的舞台了。这个时代变了。10年之内,张艺谋是斯皮尔伯格,姜文是库布里克,陈凯歌就不要了,他更像一个作家了。陈凯歌有些不爷们,你要想捞钱你自己出来捞,让陈红一个小女人当什么恶人啊。大家爱钱,也别爱成这样啊。陈凯歌这是英雄气短。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