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综艺吧>综艺资讯
迷你雕塑展亮相美术馆引众多观众目光(图)

[ 2006-10-18 19:15 ]

 

环球在线消息:刘士铭被誉为雕塑界“奇才”,可能大多数观众不太熟悉这个人。而搜寻中国现代雕塑史,人们就会发现,这个名字跟雕塑界很多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他学生时代反映“土改”的作品《丈量土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件在国外参展的雕塑作品,后被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收藏;1952年,他作为一名助手,亲历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的创作过程……

即日起至10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自在蓬蒿”——刘士铭雕塑艺术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风格:手法自由随意

和学院派雕塑讲究严格的解剖、比例不同的是,刘士铭说他的创作“没有什么手法,创作是随意、动态的”。《黄河船》里锅碗瓢盆、牛羊成行,浑身褴褛的“济公”自在地喝着小酒……面积本不小的两个展厅,因为盛放了刘士铭从艺60年的200多件作品而显得颇为局促。他的雕塑,大都个头儿很小,有的甚至只有一巴掌大而且很“糙”,但正是这份古拙、质朴的鲜活之美,让很多观众为之感动。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盛杨认为,在当下的雕塑界,能像刘士铭这种有着深厚生活基础,采用工匠手艺创作的雕塑家十分稀有。

创作:文物修复经历影响深远

刘士铭的《安塞腰鼓》,夸张变形的躯干与比例缩小的头部形成强烈的对比,充满张力。刘士铭说,他的灵感来源于电影《黄土地》,影片中安塞农民的纯朴气质和气势深深震撼了他,使他联想到在历史博物馆里汉唐陶俑的气势,便以此为题材使用民族手法进行创作。

刘士铭之所以对汉代陶俑情有独钟,事实上和他修复文物的经历密不可分。1975年,退休后的刘士铭开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复制及修复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不仅学到了许多陶器及铜器复制、修复的工艺和手法,同时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研究,并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人:一年四季穿双胶鞋

刘士铭自称“自己是不贴标签的自由职业雕塑家”,看他的行为,的确可用一个“奇”字概括。今年已经年逾八旬的刘士铭一年四季穿着一双胶鞋,夏天捂得实在受不了,竟把鞋帮打了一圈气眼,工作服的穿法也堪称一绝,夏天反穿,扣子在背后,但不扣,而是系一条小带儿。

(编辑:巴合提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记者 孙玉洁 )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