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版本PK
《神雕侠侣》问世后成为金庸作品中被搬上银屏次数最多的一部,佳视1976版和台湾中视1984版(潘迎紫、孟飞)不为大家熟知,以下PK主要就4个版本展开。
传说版(TVB)1983年
这也是一部分人心中很难忘的版本,刘德华版的杨过英姿飒飒、英气勃勃,但最最致命的是正气有余邪气不足,杨过竟然不邪,缺乏了最重要的特质,这个杨过没有神韵。
不知道这是不是刘天王第一次担纲主演,反正表演还存在着不少缺陷,一些悱恻缠绵肝肠寸断的对手戏显得比较束手无策。陈玉莲迄今都被认为是最适合扮演小龙女的演员,她够美丽,够冷清,够脱俗。她把小龙女的不食人间烟火处理得炉火纯青,但“人味”不足。
经典版(TVB)1995年
虽然这个版本没有逃脱香港武侠电视剧不出外景、室内布景单调简陋、配角演员脸太熟、非主要演员表演单一等种种缺陷,但10年过去了,它神奇地成为了经典。事实证明,观众对硬件的要求没有制作者想象得那么苛刻。
古天乐作为TVB史上继苗乔伟后最适合扮古装的男演员,毫无疑问,他亦正亦邪的杨过是最符合我们想象的。
嘻笑间的一丝不屑,伤情时的淡淡忧伤,挑眉时的调笑,微抿的嘴角……与刘德华版本相比,古版杨过在邪气和深情上绝对都是更胜一筹。杨过是绝对不能不邪的,而这恰恰是古版杨过最成功之处。
单凭长相而论,李若彤并非绝美,而且长相稍偏西化,但她塑造出的小龙女是如此的清冷动人,如果说杨过是亦正亦邪的话,小龙女就是冰火结合体,李版小龙女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没有用任何过激的动作和表情,始终是轻描淡写地表现小龙女的冷若冰霜和热情如火。
此外,这个版本是最忠实于原著的,而且有意削弱“武”味,更注重讲“情”,更贴近“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主题。不仅两位主演出色,这个版本的《神雕侠侣》简直堪称TVB史上最成功的演员选择。除了郭靖长得像员外不像大侠外,李绮红饰演的郭襄、傅明宪饰演的郭芙、魏秋桦饰演的黄蓉、陈启泰饰演的尹志平都极为出色,相当符合原著感觉,张可颐扮演的程英更加是不可复制的经典,几乎让人相信了她就是金庸笔下那个最让人黯然神伤的女子。
颠覆版(台视)1998年
杨佩佩的武侠戏一向夸张,这部更是可怕到底,任贤齐版杨过虽不像马景涛那样声嘶力竭,但挤眉弄眼像街头泼皮,五短身材和畏缩呆板气质做店小儿我都不要;黑衣小龙女加非洲小辫子发型也让人大跌眼镜,绝对一个太妹。
其他什么都不要说了,它其实更应该叫做《大话神雕》。
平淡版(新加坡)1998年
这个版本演员选择靠谱,制作和拍摄也比较讲究,在4个版本中没有多少赞扬之声,也没有多少骂声。范文芳版本的小龙女高挑清丽,略显单薄,痴情有余但是气质不足。
李铭顺版杨过又过于老成稳重,少了些许杨过的清冷不羁和潇洒痴狂。
□麦琦
■人物点评
杨过—黄晓明饰
评价:★★★☆
在杨过年轻的时候,黄晓明把他的“亦正亦邪、亦痴亦狂”理解成了某种类似孙悟空的气质,所以有好几集会让刚打开电视的观众觉得是在放《西游记》。幸亏随着杨过年纪的增长,黄晓明的表演也逐渐到位。
小龙女—刘亦菲饰
评价:★★☆
只能说刘亦菲的“无知少女”形象还是比较适合这个角色的,当然,要较真的话,你也可以说小龙女不应是“无知”,而该是“虽知而无所谓”。另外刘亦菲的脸有些婴儿肥,不符合小龙女仙风道骨的气质。
郭靖—王洛勇饰评价:★★全剧最失败的选角。《神雕》中的郭靖是类似于萧峰那般格局的大人物,这个演员却透着股小家子气,整个形象已经毁了,表演再努力,也只能加些同情分。
黄蓉—孔琳饰
评价:★★★★
在《神雕》里演黄蓉是个不讨好的差使,因为原著中黄蓉到了这个阶段就变得有些讨厌了,性格和《射雕》有些脱节。孔琳把这份掺杂了世故的机巧演绎得很到位。
李莫愁—孟广美饰
评价:★★★
孟广美的表演狠劲有余,妩媚不足。不如《射雕》与《天龙八部》中的同类角色梅超风和马夫人出彩。 (公子小变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