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明星全方位>环球华人精英>吴宇森
吴宇森的经历历程

[ 2006-04-25 18:19 ]

 

吴宇森是第一个到好莱坞发展而成功的华人导演。对他向好莱坞电影殿堂进军,作为同胞的影迷们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们为他跻身于世界级电影殿堂而骄傲;另一方面,我们担心,他会被好莱坞商业机器所同化,其“英雄本色”还会保留几分?不过,回首吴宇森的奋斗史,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有荆棘丛生的仄逼路途,吴宇森一路走来,其铁血男儿对电影的一片赤诚之心,无不让我们感慨良多。最近,他表示不想再接商业片,而要拍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历史巨片,有东方内涵的。这番话,无疑又让我们开始期待了。

第一阶段

笑不起来《滑稽时代》

吴宇森1946年出生于广州,4岁随家人迁到香港,19岁开始拍摄实验短片。1973年,25岁的吴宇森在邵氏兄弟影片公司跟着著名动作片导演张彻学了两年的专业技巧。27岁独立执导了影片《铁汉柔情》,此时他已加盟嘉禾公司,和他搭档的武术指导是成龙,当时这两人都是无名小辈,后来还合作过一部《少林门》,这两部电影都没有产生什么反响。接下来,吴宇森在电影公司一味迎合市场的指令下,拍了十年的烂俗动作片和喜剧片。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香港影坛本来就是个盛行喜剧的“滑稽时代”,当时几乎每个电影导演都拍过喜剧,吴宇森自然不能免俗。自从离开大师张彻独立发展后,吴宇森导演的影片中除了《新帝女花》,甚少有成功之作。回想当年自己有份参与制作的喜剧片《半年八两》的辉煌和以前拍喜剧电影的些许经验,于是转投新艺城改拍喜剧,首部作品便是他署名吴尚飞编导的《滑稽时代》!

影片以一个完全模仿卓别林的穿着打扮以及诙谐动作的小人物(石天饰)在旧时代香港社会中的种种遭遇来敷衍故事。尽管石天将卓别林模仿得惟妙惟肖,吴宇森也精心设置了许多笑中带泪的生活细节,并努力呈现出一种借小人物演绎世故人情的格局,但可惜的是,吴宇森企图将美国卓别林的滑稽电影和香港本埠的搞笑喜剧结合在一起的愿望虽好,出来的效果却是不伦不类。从1980年吴宇森入新艺城开始,直到1985年,其间他又拍了《八彩林亚珍》、《笑匠》等喜剧片,反响皆不如意。

客观来说,吴宇森拍单纯的喜剧片绝非其所长,和当时同属新艺城的其他电影人拍的喜剧片相比,吴宇森既不能象黄百鸣、张坚庭那样温馨、写实,又不若徐克、曾志伟等来得豪华、摩登,因此最后竟落得被新艺城流放台湾的尴尬境地。至于后来遇上徐克,拍摄《英雄本色》扬眉吐气,成为一代暴力美学大师则是后话了———而当上世纪90年代吴宇森在创作《纵横四海》时刻意加进些轻松调侃的喜剧风格之时,相信会有别一番滋味涌上心头的。

第二阶段

才华初露《英雄本色》

1985年,影途惨淡的吴宇森和曾志伟、许冠文等人一起加盟了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在气氛宽松的创作环境下,1986年,他自编自导了《英雄本色》,这部由周润发和张国荣主演的电影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掀起了一股“英雄片”的热潮,吴宇森也因此奠定自己在香港电影界教父级的地位。紧接着,他陆续拍摄了《英雄本色续集》、《喋血双雄》、《纵横四海》、《辣手神探》等作品,无一不是香港电影的经典之作。在他的片子中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浪漫的英雄主义情怀,情义的描写摆脱了以往片子的窠臼,在火爆、激烈的枪战场面被他赋予了全新的审美特色。自此,诗化暴力成为吴宇森的鲜明特色,也开始引起好莱坞的注意。

《英雄本色》是吴宇森阳刚、热血的言志之作。它的到来开创了华语电影的第一个英雄时代。周润发姿势优雅地手持双枪,一句“我发誓不会再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成为流传八十年代最经典的台词。然而要说吴宇森在香港期间最重要的代表作,应该是1989年的《喋血双雄》。有人说,至今,吴宇森还没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创造出的意境: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令人为之倾倒。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可以代表的是暴力美学的精髓:烛光中映出的圣母像,背景中掠过的白鸽,以及一对最不应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自己心目中的正义。正像吴宇森所说:“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出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主角,也表达了我心中的理想。”从《喋血双雄》开始,吴宇森的电影风格开始真正建立,也从此我们可以在泛滥的枪战片中一眼看出哪部是出自吴宇森的手笔。

《喋血双雄》后,吴宇森因意见不合脱离了徐克的电影工作室,自组公司拍摄《喋血街头》,而徐克自己接手《英雄本色3》,票房惨不忍睹。《喋血街头》在情节上借鉴了奥利佛·斯通的《野外之战》,这是一部最另类的吴宇森作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纵横四海》对男女感情的描写比其他吴宇森电影更为细腻。其中周润发坐在轮椅上与钟楚红共舞的场面,神采飞扬,令人叫绝。而《辣手神探》只是吴宇森进军好莱坞的敲门砖,影片开场的一幕茶楼火拼,在10分钟之内,共有30几人被击毙,吴宇森把两三分钟的枪战、爆破和血肉横飞的过程用一个长镜头交给观众,慢镜中持枪扫射的周润发魅力四射,成为经典。

第三阶段

成功《变脸》扬威彼邦

1993年,吴宇森悄然离开了香港,远渡重洋。他执导的第一部西片,是由动作明星尚格云顿主演的《终极标靶》。这时,他还与好友张家振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WCG公司(狮岩制片公司)。之后,吴宇森一直在探索如何将自己固有的风格融入到美国大投资影片中去,一年后的《断箭》充分向西方人展露了他的才华,真正奠定了他在好莱坞的地位。1997年,一部《变脸》更是将他的事业推上巅峰,成了动作片大导演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到了《碟中谍2》的时候,吴宇森终于修成正果,他的电影开始正式被主流所认可,也同时被纳入到“世界级大师”行列之中。对于吴宇森世界里的英雄、枪火,人们便习惯地尊称为“暴力美学”。

可以看得出来,好莱坞也是颇为看重他的综合素质的。在1996年的《断箭》和1997年的《变脸》中,典型的吴宇森风格受到高度重视。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精心设计的感人细节:《断箭》中,一张美钞串联起两个男主人公的恩怨情仇;《变脸》里尼古拉斯·凯奇为弟弟系上鞋带的两个镜头,廖廖几笔,兄弟间的感情已跃然纸上;而尼古拉斯·凯奇在影片中颇为动情的表演也打破了英雄不流泪的好莱坞定式。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并着重刻画了女性角色的刚强和温柔,这一点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观众的认可,许多从不看动作片的女观众也开始涌向电影院。《变脸》被美国影评人们认为是“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并一举夺得当年美国电影票房冠军,同时也为吴宇森带来了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

新千年,吴宇森再度成为影坛焦点,由他执导、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2》全球票房2亿多美元,据说靓汤因此而分红几千万;而吴宇森虽然没有巨额分红,却因此而走入“10亿票房导演”之列,在商业电影领域可谓已经登峰造极。不过,在吴氏电影迷眼中,吴宇森的《碟中谍2》虽然场面宏大,动作镜头赏心悦目,却因为剧本的平淡无奇而成为最失水准吴氏电影,令人扼腕叹息:吴氏的风格正在被好莱坞这架商业机器一点一点吞噬……

而去年,令电影公司和观众抱有厚望的、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二战巨制《风语者》的票房失利,更加强化了影迷对吴氏的这种印象。有影评人说《风语者》完全就是把《野战排》和《拯救大兵瑞恩》等经典战争片七拼八凑攒出来的一部 B级影片———吴氏“暴力美学”的招牌风格完全被一次次无聊又粗制滥造的爆炸场面所取代。批评之声伴随着无限失望自然而生。有人感叹:吴导老矣,不能饭了;江郎才尽,运势已结?

吴宇森电影年表

  1973年《过客》(编、导)

  1975年《女子跆拳群英会》(编、导)

  1976年《帝女花》(编、导)

  《少林门》(编、导)

  1977年《发钱寒》(编、导)

  1978年《大煞星与小妹头》(合编、导)

  《哈口罗夜归人》(合编、合导)

  1979年《豪侠》(编、导)

  1980年《钱作怪》(编、导)

  《滑稽时代》(编导/以吴尚飞假名)1982年《摩登天师》(合编、导)

  《八彩林亚珍》(编、导)

  1986年《笑匠》(导)

  1986年《英雄本色》(编、导)

  《英雄无泪》(编、导/1984年执)

  1987年《英雄本色续集》(编、导)

  1989年《喋血双雄》(编、导)

  《龙蛇争霸》(与午马合导,为张彻庆寿电影)

  1990年《喋血街头》(导、合编、剪)

  1991年《纵横四海》(导、合编、演)

  1992年《辣手神探》(导、剪、演)

  1993年《终极标靶》(导)

  1996年《断箭》(导)

  《新纵横四海》(导、电视电影)

  1997年《变脸》(导)

  1998年《至尊黑杰克》(导、电视电影)

  2000年《碟中谍2》(导)

  《国王的赎金》(导、拍)

(来源:大洋网)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