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胡蝶
又 名: 胡瑞华
性 别: 女
生 卒 年: 1908—1989
国 别: 中国
民 族: 满族
籍 贯: 广东省鹤山
生平简介
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上海人。1908年生。因其父曾任京奉铁路总稽查,她从小便随家人各处奔波,12岁随父胡少贡到广东。16岁时迁家上海。1924年,受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影事业的吸引,投考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训练班结束后,在处女作《战功》中初上银幕,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后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在根据不肖生的原著《江湖奇侠传》改编的影片《火烧红莲寺》中饰演红姑,获得成功。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就是由她主演的。1924—1927年,相继在“天一”、“友联”等公司主演了《秋扇怨》、《梁祝痛史》等20余部古装片。她面貌甜美,身材挺秀,气质端庄,仪态大方,再加上聪明灵巧、勤奋好学,很快就在中国影坛走红了。
1928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该公司的郑正秋、张石川赏识她的条件和才华,认准她是一名颇具号召力的演员。不仅重用她主演公司着力推出的影片,甚至请人专为她写作剧本,使她很快步入其艺术事业的辉煌时期。她主演了轰动一时的《火烧红莲寺》(3—17集),随着侠女红姑潇洒飘逸的身影,她也红遍各地,受到更多观众的瞩目。她还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与阮玲玉合演了《白云塔》,还主演了影响较大的《空谷兰》、《啼笑因缘》等片随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胡蝶又相继主演了反映现实生活的《狂流》、《胭脂粉市场》、《盐潮》、《姊妹花》等片。其中,《姊妹花》堪称其电影表演代表作。她以娴熟的演技将两个经历、性格完全不同的双胞胎姊妹演得各具光彩,影片出映后,连映两月不衰,盛况空前。1933年参加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所领导的电影运动,主演了《盐潮》、《姐妹花》等
30年代她被选为“电影皇后”。1935年,应邀随中国电影代表团一行携《姊妹花》、《渔光曲》等片赴莫斯科参加国际电影节,后又赴德、法、英、意等国考察,扩大了中国电影在欧洲等地的影响。之后,相继主演了《夜来香》、《劫后桃花》、《兄弟行》、《女权》、《永远的微笑》等片。约在1939年前后,她与潘有声同到香港,1940年,张善琨在港拍摄《绝代佳人》,由她主演。后又拍了《孔雀东南飞》、《家》和重拍《歌女红牡丹》。香港沦陷后,辗转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又回到香港。1947年在大中华影业公司主演了《某夫人》和《春之梦》等影片。1959年复出。为邵氏公司主演《街童》、《苦儿流浪记》、《两代女性》、《后门》等片。因《后门》一片获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66年又演了《孤儿奇遇记》、《塔里的女人》及《明月几时圆》。1967年拍完《塔里的女人》一片后息影。1975年移居加拿大,后1989年4月23日病逝于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