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人展风采

[ 2006-04-05 10:43 ]

 



梁孝兰为农村未成年人免费提供舞蹈培训

陈官保:打着围鼓上央视

荆州市沙市区立新乡同心村农民陈官保竟打着《围鼓》上了中央电视台!

在荆州,挑担围鼓又称打踩街,由10人左右进行行进式演奏。这种吹打乐器起源于明朝初期,经历了600多年历史。它极具地方特色,通常在百姓婚丧嫁娶、祝寿、生日等红白喜事中演奏。在重要的民俗喜庆节日,挑担围鼓也上街演奏。

陈官保从小就学习围鼓,在上世纪60年代,他带着围鼓班子,活跃在荆沙城郊一带。80年代,在文化站站长反复劝说下,他重新组织了一个围鼓班子,之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传承与保护围鼓的运动中去了,已整理出了两本围鼓谱子,其中一本是根据师傅传下来的谱抄录的,另一本是他自己在表演实践中记录的,一共有170个曲目。此外,他还根据新时代人们的兴趣和爱好,编写了不少围鼓新调。近两年来,他每年为群众演出50余场,每次演出观众上千人。

胡庆华:痴心不改文化情

“我办文化中心不图名、不图利,只是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出点力。”80多岁的胡庆华拿出了自己几十年积蓄的10多万元,于1998年在交通便利的蕲春县城北蕲太公路旁的长林岗村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并把家搬到了中心。

该中心不仅方便周边三个村、6000多村民文化娱乐,而且为群众发家致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农民管志雄通过中心科普图书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编写了一本近五万字的《土专家手记》,除了赠给农户之外还在全县传授水稻、山药、柑橘等种植技术,帮助农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胡庆华办文化中心不要国家、集体一分钱,平时省吃俭用,可是在中心投资上却一点也不犹豫。近两年,他投资了五万元购买图书、体育、娱乐器材。现中心拥有图书5000余册,影碟1800张,乒乓球台两付,二胡6把,棋类40付,锣鼓、长号、管弦乐一应俱全。

去年7月,胡庆华在荒山建影剧场、溜冰场、篮球场、排球场、打谷场“五场”。8月,他将小儿子做豆腐挣的2.5万元投入前期工程建文体广场,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完成建设。丝弦锣鼓是土家民间吹打器乐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在我省建始县长梁乡传承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村村有锣鼓,寨寨有艺人”,一代又一代的艺人带着他们的锣鼓家业,活跃于乡村山寨,大大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

杨国林:丝弦锣鼓演绎人生

杨国林就是这些民间艺人中的一位。他从艺47年,一生倾注于锣鼓事业。他深知在农村文化生活贫乏,一个简单的锣鼓演奏在村民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也独具影响力。于是他投身于民间艺术,在辛勤劳作中创作音乐和文化,在清贫的生活中努力传播民族群众文化。当看到民间锣鼓业出现危机时,他揣上唢呐和二胡,白天为乡民裁衣裁裤,晚上就拉二胡吹唢呐。他还把丝弦锣鼓中的吹打演奏曲牌改编成了唢呐、二胡独奏、合奏形式,使其打击演奏形式耳目一新。

近年来,清贫的丝弦锣鼓业后继乏人。杨国林又利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办起了青少年培训班。长梁丝弦研讨协会成立时,他带着他的队伍第一个参加,还积极投入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动中,潜心搜集丝弦锣鼓史料和搜集流散在民间的各种民间吹打乐曲牌。不计回报,他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绵薄之力滋润着一方水土。

梁孝兰:当阳山乡“映山红”

今年54岁的梁孝兰,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家住当阳市育溪镇联合村。凭着对文化事业的执著追求,多年来她一直苦心经营“孝兰文化中心”,从一个小活动室发展到占地260平方米的活动大厅,每天可以接纳百余人参加文化活动。梁孝兰家是首批“文化中心户”。

梁孝兰是在一次房子意外塌陷后决心建立起高标准文化大棚的,包括停车场、棋牌室、图书室。自己贴水电费为老百姓的文化事业服务,甚至带病坚持组织节目。

梁孝兰自从办起文化中心后,一心扑在演艺事业上。她摸索出周边农民参加活动不定时的规律,坚持全天开放,接纳群众,让每一个人尽兴。她发挥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召集一些文艺骨干,还利用阵地辅导班培训一批文艺积极分子,组织起一支20多人的“映山红”女子二胡队,一支12人的铜管乐队和一支20多人的老年健身舞队。她还带领文艺小分队,义务下乡到周边村组演出。

她的文化中心成了育溪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当地有节庆或喜事,都请她带队去演出。2003年7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她进行了专题报道。2004年8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昌尔视察后高兴地说:“孝兰文化中心办得好,既不要国家集体投入,开展的活动又深受群众喜爱,经验值得推广。”

张德玉:倾心文化撒余晖

张德玉,一位退休教师。她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忱,自费创办了钟祥市石牌镇青少年课外辅导站,并依托校外辅导站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丰富了青少年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998年,石牌镇教育组准备筹建学生校外辅导站,退休在家的张德玉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个任务,并依托校外辅导站建起了文化中心户。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将自家作为辅导站基地,将收藏几十年的各种书籍全部搬了出来,她还自费购置了电脑和各种玩具、订阅了报纸。

重新“上岗”后的张德玉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者,辅导孩子们做作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是青少年思想的指引者,重大节庆日组织青少年在自家门前升国旗、唱革命歌曲,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她还是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带头人,带头成立了老年腰鼓队、健身队和合唱队。

一个老人,正阐释着最美的夕阳红。 (来源:湖北日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