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电影电视>华语影坛
五星级电影院呼之欲出激活长春电影生态圈

[ 2006-03-29 13:19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长春是一座电影城,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座以电影命名的城市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经营影片放映的电影院屈指可数。

电影产业是一个链条结构。电影的生产制造方处于上端,发行机构处于中端,而放映场所处于末端,这三点以资金为纽带相互依存。曾经的电影生态圈,由于电影院的没落,处于上端的电影制造方无法回笼资金进行再创作、生产,发行机构也总是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但在2006年,这种状况将会有所改变。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几近荒芜的电影市场又呈现出一幅幅让人兴奋的景象,从电影票房,到院线发展,尤其是随着民营资本开始大投资建设电影院,长春电影市场迎来了一缕阳光。

距离新长江电影城开业仅三个月,长春电影市场又抛出一枚“重磅炮弹”——一个投资近4000万元、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五星级影城——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将于4月中旬出现在重庆路上的万达购物广场,而这座电影城背后,是中国地产界大腕儿——大连万达集团。

五星级影城啥模样?

即将建成的五星级电影城占地五千多平方米,设8个影厅、1808个座位,完全按照五星级影院的标准设计施工。电影城装备了最先进的数码视听设备,包括意大利放映设备、杜比数码SRD、DTS等系统还原设备、美国QSC功放系统、德国施耐德高端镜头以及英国超视野“WalltoWallScreen”整壁式清晰巨幅银幕等。

27日记者在万达购物广场四楼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电影城的装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电影城内几处人性化的设计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电影城大堂右侧,能看到一个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残疾人可以进入电影城内的任意公共场所。8个影厅内的第一排还为残疾人设置了专门的观影区域。

在一些老式电影院,进场迟到的观众为了找座位,不得不用手电筒、打火机照亮,而在即将建成的电影城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在8个影厅内的墙脚处都安装了亮度适中的地灯,既能方便后入场观众找座位,又不影响其他观众看电影。

为了让观众在看电影时更加舒适,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在设计时增加了前后排台阶的高度差,同时将座椅排距加宽到1.2米。此外,每一个座椅都设有放置饮料和食品的托放盘。

电影城还设置了吸烟室,吸烟室里将安放电视机,播放与电影同步的内容,以保证吸烟者也能跟上电影进度。此外,电影城里还有儿童天地乐园、智能电脑贮物柜等,并配备电脑售票系统。

据了解,除了硬件条件大大改善外,在经营上,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也与长春以往的电影院有很大区别。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长春人的实际消费水平,电影城的票价定位于中端,普通影片的票价在25元至30元之间,大片的票价在40元左右。老年人凭老年证可以购买半价票,学生凭学生证可以享受10元至15元的优惠。每周,电影城将选出一天作为电影票半价日。针对一些特殊的观众,电影城将提供套票。电影发烧友还可以成为电影城的VIP会员。对一些关注度高的进口大片,电影城还将举办“零点首映场”,实现与全球同步上映。此外,电影城还会不定期地举办明星见面会等活动。

食品消费早已成为电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记者了解到,电影城将不允许观众自带小食品入场。对此,该负责人解释说,这主要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个最佳的观影效果,因为观众自带食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吃的时候会产生声音和气味,容易影响其他观众。考虑到一些观众的确有边看电影边吃小食品的习惯,电影城正在有选择地引进一些进口休闲食品,包括美国口味的爆米花和吉拿棒,墨西哥的玉米脆片,还有哈根达斯冰淇淋及各类饮品等。

“万达进入电影业是被‘逼上梁山’”

提起大连万达集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房地产、足球,而大多数长春人对万达更直观的印象是重庆路上有一座万达购物广场,那里有沃尔玛、必胜客、肯德基。

其实这就是万达的“订单地产”模式。至今,万达已与沃尔玛、百盛百货、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等十几家跨国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万达与合作伙伴共同排定目标城市,在获得进驻公司的订单后,由万达负责遴选地皮,有计划地买地开发。

“万达进入电影业是被‘逼上梁山’。”北京万达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国伟说,2002年底,正当万达筹备2003年万达商业广场的发展计划时,决策层看到了一份关于“现代化购物中心定位”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使万达了解到,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应为集购物、休闲、娱乐、消遣四大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购物广场,电影院是其中必备的组成元素之一。

万达的“订单地产”模式,要求其在任一特定业态都要事先找好一家或多家合作伙伴。在零售、百货、餐饮等业态方面,万达都很顺利地找到了合作伙伴,唯独电影院方面,当时国内无一家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连锁配套,但是万达开发的购物中心又不能没有电影院,在这种情况下,万达只好自己投资建设。陈国伟坦言,就目前而言,电影并没有为万达带来更多可观的实际效益,但做电影能为万达购物广场内的各种业态带来极大的提升作用,而今后,万达购物广场内的人流也会成为电影院的宝贵资源。

2004年万达集团投资1.2亿元,建造了天津万达电影城、南宁万达电影城、武汉万达电影城、哈尔滨万达电影城、大连万达电影城,共41个符合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电影厅、9866个坐席,电影票房收入达到近亿元。今年4月,万达将在长春、青岛和南昌连开三家五星级电影城。万达在电影方面的发展目标是“全国第一、全球第三”。按照万达的计划,到2010年,万达电影院线将确保拥有40家影院,到2015年力争做到100家。

电影院在长春曾辉煌一时

其实,“长春的商圈是什么时候和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很复杂,但在不少老电影院经营者眼里答案却很简单:长春的商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电影院带动发展起来的。他们的理由是:在长春最早的商圈之一——重庆路商圈内曾有音乐曲艺厅、春城剧场、工人文化宫电影院三座辉煌一时的电影院,而在另一个商圈——站前商圈内也曾有长江电影院等多家电影院。

柳玉财是吉林长影电影院线公司的工作人员,他曾是市电影公司市场发行科科长,谈起当年的辉煌,柳玉财记忆犹新:“那时逢年过节,不少单位发给职工的福利常常是电影票,那时电影院门口也有许多‘黄牛党’,电影院是城市里恋人们周末谈情说爱的场所,电影院成就了周边做小买卖的个体户,而这批人也正是长春市首批个体经营者。在计划经济时代,用一张电影票为自己找个媳妇或是换点紧俏物资,绝非天方夜谭。”

1983年至1985年前后,长春电影市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包括省、市电影公司下属电影院,各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的俱乐部在内,长春市大大小小的电影放映场所超过了100个。当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在0.1元到0.2元之间,除去工矿企业机关学校俱乐部的票房收入,长春市电影院年票房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而目前,电影票价涨到了平均每张10元的水平,但长春电影市场年票房收入仅在600万元左右,能正常经营放映的也只有工人文化宫影剧院、人民电影院、电业文化宫剧场、一汽会堂、新长江电影城五家电影院。

  电影产业的链条危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卡拉OK、歌舞厅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产生,尤其是随着电视的普及和电视剧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院观众开始大量流失。

我市原有的许多影院大多建筑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功能单一,不少观众只好“敬而远之”。没有票房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资金来改造影院、更新设备。电影院的经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从体制上看,当时我市多数影院属于事业单位。这种性质单位的员工,对影院的发展往往缺乏长远的预期,而对于工作业绩的考核也很难和薪酬直接挂钩。于是,一座座电影院纷纷转产、倒闭。2000年前后,当春城剧场因防火不达标被停业那一刻起,长春面临着仅有两个能正常营业电影院的巨大尴尬。

长春电影市场正走向春天

当人们面对着电视、网络等越来越丰富的选择时,电影院就真的没有市场了吗?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并不认同。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后,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如沐春风,文化体制改革为长春电影市场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对机遇,处于电影产业链上端的长影集团开始发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长影人的创作热情,近两年来长影佳作频出,拍摄了《任长霞》、《浪漫女孩》、《春天的热土》、《七品知县卖红薯》等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影片三十余部,其中故事片《灿烂的季节》、《任长霞》和戏曲片《七品知县卖红薯》更是勇夺华表奖。3月底,长影又将以长影世纪城的名义,依托郑渊洁作品,投拍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影片、近300集的动画片和一部富有科幻色彩的电视连续剧。

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完善了长影的投资环境,在做强主业影视剧创作、拍摄、制作的同时,长影建立起两个以电影创作为主的影视制作公司,成立了电影频道,在旧厂房老化严重的情况下,长影实施土地置换,用位于黄金地段的老厂区土地换来了位于净月风景区的100万平方米新厂区,并在新区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电影主题娱乐园区——长影世纪城,成功延伸了电影产业链。此外,长影还将触角伸向电影发行放映领域,成为吉林长影电影院线公司的第一股东。

在电影产业链中端,电影行政层级式的发行体制近几年已经被院线制代替。由吉林长影电影院线公司为主体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取代了过去以影院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从而在地域间形成一个整体,扩大了电影市场规模,促进了电影资源流动。

电影产业链末端也在发生着巨变。四星级的新长江电影院刚成立仅三个月,五星级的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又出现在长春人的视野中,大连万达集团资本的注入无疑为长春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尽管,加上即将开业的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我市目前也只有六家电影院,对于长春这样一座拥有三百多万市区人口的城市来说比例明显失衡,但毕竟随着民营资本的介入,一条全新的电影产业链条将逐渐形成、壮大,长春电影市场必将走出低谷,走向春天。(来源:长春日报)



相关链接:

什么样的电影院能上“五星”

全国影院星级评定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在设备设施、视觉技术、听觉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评,一共设置了48个细分条款,大到电影放映机、银幕宽度,小到停车场所、卫生间都有详细规定,例如影院供观众进出的通道要达到一定标准,有专用厕位,卫生间要有冷热水,电影院里夏天的温度不高于28℃,冬天不低于18℃等等。可以说,经过这些条款评比出来的五星级电影院在硬件设施上不输于五星级大酒店。

民营资本是如何走入电影圈的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前,在政策上只允许国营16家制片厂拍摄故事片。

1997年以后,伴随着电影改革的脚步,民营企业在电影行业逐渐取得了制片、发行、院线等各条产业链的“准入证”,携体制、资本、专业市场运作技能、人才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民营影视企业迅速走向成熟与壮大,当仁不让地走到了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前台。

从2003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电影业逐步放开。2003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20号令),意味着电影制作、放映环节基本放开,发行环节则大幅开放,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资本(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200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31号令),进一步放宽了中外合拍影片的条件。2004年,广电总局发布“43号令”,允许在中方控股51%的条件下,外资与境内民营电影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这是对国有、民营资本和外资在中国电影业中的角色、定位等进行的新一轮洗牌。新规定激发了民营和外资的投资热情,到2004年末,电影生产的国有企业投资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