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明星全方位>环球华人精英>马友友
马友友的“本真”风采(图)

[ 2006-03-11 16:19 ]

 

马友友的“本真”风采(图)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在严肃音乐家中,马友友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开朗、热情,而且极具创新精神的演奏家了,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当代作品的开放态度上,也体现在他对传统演奏技法的大胆实践上——在参与演奏华人作曲家谭盾的交响曲《天堂、地球、人类》时,他曾潜心研究二胡的演奏弓法,并将其运用到演绎中;而在演奏马奇奥佛(Ton Machover)的现代作品时,他又将大提琴联结到电脑上,据说可增强演奏的现代效果。

更为有趣的是,在他录制的那套《得自于巴赫的灵感》中,他竟将现代科技与多种学科同时运用在巴赫无伴奏组曲的演绎中,产生一种略显怪异的效果,实在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巴赫的作品不同于现代主义艺术,它包涵的是巴罗克时期的传统理念,而且自这部作品被发掘出的近百年的时间里,还没有人这样做过,甚至恐怕都没有人这样想过。但马友友却敢为人先,大胆尝试,他认为,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变迁,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更新音乐的表现形式,才能使音乐(尤其是传统音乐)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产生活力,才能让音乐为现代人所拥有。尽管马友友的“新”演奏招致不少议论,尽管“新”诠释所针对的现代人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它,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友友对音乐的思考是深入而充满想象的。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接受他的新思维,他的大胆创新与积极探索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而且也必有其现实与深远的价值。
   

马友友的探索并不是单一的“求新”,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泛尝试,有时他甚至会向“求新”的相反方向“返古”迈出惊人的步伐,与阿姆斯特丹巴罗克管弦乐团(ABO)合作的“本真”演奏,即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本真演奏这种方式虽已提倡了几十年,但直到今天,仍属生僻少见的“冷门”,真正从事演奏的艺术家也是少得可怜,而从事现代乐器演奏的音乐家们更是很少涉足这一领域。然而1993年,当阿姆斯特丹音乐厅邀请马友友前往举办音乐会时,马友友却主动提出与当地的一支“本真”乐团(ABO)合作演奏几部巴罗克时期的作品,尝试一下“本真”演奏的魅力。这在现代大提琴家中又是一个大胆而罕见的举动,因为对于现代大提琴家来说,“本真”所要求的使用仿古大提琴演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仅是换把大提琴那么简单,而是要在演奏技法上全面改变。何以见得呢?不妨先来看看现代大提琴与仿古大提琴在构造的差异。首先,仿古提琴的琴马平坦,琴弦几乎没有高度差,演奏时必须使用反弧状的仿古琴弓,才能擦到不同的弦,因此仿古提琴与现代提琴的右手运弓方法存在很大差别;其次,仿古提琴的指板较宽,琴弦的距离比较开阔,左手按弦的幅度比现代提琴要大,所以左手技法也有不同;另外,仿古提琴使用的琴弦也不是现代提琴所用的钢丝弦,而是用动物的肠体制成的,并且琴弦较松,音色不如现代提琴亮,因而在运弓的力度上,与现代提琴有差异。明白了这些,再来理解现代提琴家演奏仿古提琴的难度,也就不难想象了。

马友友首先请来英国著名琴师查尔斯·柏瑞(Charles Beare)对他那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进行改造,除了指板的宽度以外,其他方面均按仿古提琴的样式进行了处理。然后便是对仿古技法做深入、全面的研究,通过研究马友友发现,改造之后的提琴及仿古弓法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和感染力,对演奏巴罗克作品尤为适合,感觉也大不一样。看来,对于“本真”演奏形式,马友友已在心理上有了充分的准备。接下来就是他与阿姆斯特丹巴罗克管弦乐团的艺术家们共同研究乐谱了。关于这次合作,双方都给予了高度评价,ABO的创始人兼艺术总监库普曼(Ton Koopman)认为,与马友友这样的优秀艺术家合作是件非常愉快的事,“你可以知道他的想法,也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将大家的智慧汇到一起,创造出完美的艺术表现。”马友友也认为ABO的艺术家们都非常投入,合作非常愉快。

按照双方约定,这次合作的曲目全都是巴罗克作品,包括9首根据巴赫宗教感作品改编的大提琴小品和博凯里尼的两部大提琴协奏曲。选择巴赫的宗教作品来表现巴赫,乃至那个时代的音乐风格,应该说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巴赫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折射出巴罗克时期的西方人文精神。马友友对这种精神的把握可谓既准确又深刻。所谓准确,是他紧紧抓住作品的宗教特征,把虔诚、圣洁、超脱表现得细致入微、朴实客观;而所谓深刻,恰是他真正感悟了宗教境界,升华了人的思想的表现。从他的琴声里,人们听的是人的宗教感与超然,是人所赋予宗教的神圣和内涵。因此在空灵、升华之中,又可感到一些人情味道,这也正是马友友的非凡之处吧。

 博凯里尼的风格与巴赫有所不同,他既有宗教因素,也有世俗成分。在他的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中(尤其是D大调协奏曲),人们已可依稀地感觉到后来的古典主义的某些特质和手法。尽管博凯里尼的协奏曲就形式而言,不如后人的成熟、完美,比如独奏乐器的华彩段还有些生硬等,但对旋律的描写却很有水准。D大调协奏曲中,大提琴与铜管的对话流畅自然、惟妙惟肖,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天赋与才能。马友友在这两部作品的演奏中,同样表现得十分出众,他特别注意表现作品的清新、纯净,每个乐句都处理得朴实自然,很好地体现了“本真”演奏的特点和魅力。

与马友友合作的ABO,是一支历史并不悠久(成立于1979年)但水平较高的仿古乐团。乐队编制很小,加上指挥才二十几人,演奏各个声部都非常清晰,线条古朴自然,是典型的“本真”风格。此次与潜心研究了“本真”演奏的马友友合作,可谓相得益彰、大放异彩。

今年年初,Sony唱片公司将此录音整理制作成CD出版发行(片号:WW——1196),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有机会欣赏到马友友的“本真”风采。由于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眼下十分流行的24Bit技术对母带进行处理,因此唱片的音响效果相当出色,细节表现更是让人叫绝。马友友的按弦、换把,甚至呼吸声,都尽收无遗,这大概也算是录音技术的本真主义吧。本真的演绎加上本真的录音,聆赏者这回可大饱一次“本真”耳福了。(来源:《视听技术》杂志社  作者:田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