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给动作片带来意境美(图)

[ 2006-03-11 13:38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从70年代李小龙参演的《清风侠》到90年代吴宇森执导的《碟中谍2》,港台电影人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在美国好莱坞争取一席之地。虽然前赴后继的电影人几乎只限于动作片一个类别,但是众志成城的专一努力终于使得吴宇森执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好莱坞商业片《碟中谍2》。由此,打入好莱坞主流电影市场的不仅限于港台动作片明星,还上升为追求审美意境的动作片。这样的影片成为中国文化在好莱坞的一个亮点。

与注重真实体现火爆、刺激场面的好莱坞电影相比,中国动作片更关心如何拍摄出暴力场面的意境美。这点传承于追求意境美的中国古典文学。比如《碟中谍2》中最后决战时,汤姆克鲁斯出场前,由一羽白鸽从火光中飞出引路。这样的场面在吴宇森80年代中期拍摄的电影《英雄本色I,II》和《纵横四海》中就有类似体现。片中,周润发等英雄人物虽然寡不敌众,但是仍然能够在枪林弹雨中优雅地使用双枪。画面还伴以高亢的歌剧咏叹调。

国外媒体对吴宇森导演的动作片还有一个评价:“动作片带来新的情感深度”。讲究情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吴宇森始终坚持《碟中谍2》更注重表现爱情。当汤姆克鲁斯要求心爱女子打入敌人内部时,就是情与义的斗争。他注重情谊的处理在《纵横四海》的细节上就有充分的体现:周润发要去偷的名画是画家临终前为爱人所作,因此画家的灵魂就附在了画上。这样处理不仅为动作片添上了些许柔情,还增加了神秘色彩。

 至于中国武术在动作片中的潇洒亮相更是有目共睹。这也是中国武打明星在好莱坞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变化多端、招数奇妙的武术比西洋拳术更有观赏性。70年代和80年代,李小龙和成龙让西方人见识了中国功夫。90年代,成龙的《红藩区》、《尖峰时刻》和杨紫琼的《明日帝国》以及周润发主演的《替身杀手》都成为好莱坞的重头戏,乃至吸引了不少中国功夫迷。连汤姆房寺乘购驮己卜屈伏塔也会两招南拳北腿。在吴宇森的唯美处理下,又多显出两成功力。

1946年出生在广州的吴宇森,小时候受到美国百老汇歌剧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又成长在香港动作片的黄金时代,在邵氏兄弟公司和嘉禾影业经过磨练,1996年开始指挥好莱坞明星拍摄《断箭》和《变脸》。他起用的武术指导袁和平与他一起,从武术本身和电影节奏方面,共同摸索出一条动作片拍摄的新思路,赢得了主流电影市场的首肯。
 
 2005年发表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