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张建一如何放歌

[ 2006-03-09 15:47 ]

 

著名旅美男高音张建一,最近在上海举行的一场独唱音乐会,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因为这是一场几乎可以作为教科书范本的独唱音乐会,其中的诸多“细节”,颇可玩味。

我们且先来看看节目单。演唱会分上下半场。上半场分两截,一开始是格鲁克、托斯蒂、贝多芬、莱哈的各一首艺术歌曲,中间休息,由特邀嘉宾、旅美女钢琴家杨佳月演奏两首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曲,然后张建一出场,再演唱库斯蒂、卡尼欧、拉赫马尼诺夫、雷昂卡发洛的各一首艺术歌曲。

下半场分为三截,一开始,张建一演唱四首中国歌曲,然后由杨佳月演奏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之三;张建一再出场,演唱唐尼采蒂、威尔第、普契尼的三首歌剧咏叹调后,下场休息,由杨佳月演奏肖邦的一首即兴曲;张建一第三次出场压轴,演唱马斯奈、比才、普契尼的三首歌剧咏叹调。

从曲目的分配比例来看,为了保准整场演唱会能按计划顺利进行,张建一设计得非常科学、理性、周到,甚至可以用“黄金切割”来形容。这让笔者想起了两年前采访张建一时他说的一番话。张建一说,他在舞台上演唱时,对嗓子的运用其实是非常理性的,并不一味地过度“撑足”,而是遵循拍子唱。他说他能在舞台上唱这么久,而且始终保持一定的状态,与自己比较理性合理地运用好嗓子有关。这次张建一的现场独唱音乐会,就是一个最好的示范。

 张建一上半场在唱第一部分的四首艺术歌曲时,明显地是在“试嗓子”,小试牛刀,到了第四首莱哈的《你是我整个的心》,才适度地放了下嗓子,把场子稍微热一热;杨佳月弹过两首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曲后,张建一在唱上半场的后四首艺术歌曲时,力度有所增加,但始终控制在一定的“温度”中。有听众觉得“热度”不够,而那些老经验的人说,他还“藏着”,听下半场吧。

下半场第一部分的四首中国歌曲,很好地起到了调节现场气氛的作用,因为对《想亲娘》《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燕子》《北京颂歌》的旋律,中国听众实在是太熟悉了,尤其是经历过“文革”的听众,而张建一那一辈的歌唱家,当年真是唱着这些歌曲成名的。虽然“味道”已不复当年,但已在剧场内掀起了第一波热潮。在杨佳月弹奏过钢琴后,张建一回场——从下半场第二截开始,他演唱的曲目从艺术歌曲过渡到歌剧咏叹调,也就是从这个转折点,张建一开始发力了。这从他的演唱姿态上也可以看出。在前面演唱艺术歌曲时,他总是一手扶琴,身体微靠在钢琴上,但从唱唐尼采蒂的《偷洒一滴泪》起,他脱离钢琴,走到舞台中央,进入了歌剧人物的情景中。《偷洒一滴泪》几近完美,线条、音色、力度,都恰如其分,显然,这是张建一的“精品”之一。接下去威尔第《伤心的呻吟》、普契尼的《星光灿烂》,一“柔”一“刚”,张建一在注意调节中逐渐发力,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中。

在杨佳月弹奏肖邦后,张建一演唱的是音乐会正式曲目中的最后三首咏叹调:马斯奈的《春天,为何唤醒我》、比才的《花之歌》、普契尼的《奇妙的和谐》,这三首都是张建一的拿手曲目,他的演唱细腻、清晰、准确,演唱会的高潮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出现了——稍感不满足的是,兴奋的热度还是有点不够,张建一还是在用他的理性稳稳地掌控着演唱会。张建一擅长法国歌剧,讲究节制。数了一下,唱了18首,量不算小了。

本以为张建一的返场也只是礼节性的,没想到他真正的全力以赴却是在返场曲!他一共加演了四首:《重归苏莲托》《负心人》《女人善变》《今夜无人入眠》,尤其是后两首,都是很考验男高音的招牌曲目,一旦最后的高音不行,将是“一败涂地”,看得出张建一此时此刻“豁”上了,奋力一搏,全场沸腾!到此,张建一的演唱会才在听众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不过,仍感到他还“留”着那么一点点的百分之零点几 。作者 任海杰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