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两颗小行星8日与地球擦肩而过|英国老人爱好建“弹药库”|日本记者用手机智斗武装分子|
羊城晚报:反思教师节不能背离尊师本义
2010-09-09 07:59:00      来源:羊城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教师节又快到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送礼”成了教师节期间媒体报道和评论的一个关键词,又是问卷调查又是深入采访又是分析评论,为什么给老师送礼、有多少人给老师送礼、送什么礼、送多重的礼之类的信息铺天盖地,年复一年,岁岁相似。今年也不例外,早在8月份就有媒体公布调查结果“61.7%的人支持出台规定禁止教师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物”,临近教师节,一家很有影响力的晚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对教师节送礼进行了详尽报道,100%的教师收过礼、六成家长给老师送过礼、送礼首选购物卡、有钱的家长送汽车等“看点”再次掀起舆论热潮。

给人的感觉,教师节仿佛变成了“送礼节”,进而变成了对教师群体的“批判节”,而且是年复一年地集体批判声讨。说实话,我有点看不过去,准确说是有点于心不忍了。

教师中自然有收礼的,正如各行各业都难免有收礼的。但是不是100%的教师都收礼,我是很怀疑的―――可能各地风气不同或个人感受各异吧,至少就我而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没给老师送过礼,反倒是参加工作后给非教师职业的人送过礼;我认识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很辛苦,却很少有收礼的,反倒是他们经常要向别人送礼。我的疑问是,教师收礼真的“成风”了吗?教育行业的送礼与收礼真的比其他行业严重吗?

在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其实有很多送礼与收礼属于正常的人情礼节。比如学生给老师送张贺卡算不算送礼?送一束鲜花呢?比如春节期间学生去老师家拜年带点礼物,是不是正常的礼节?再比如,学生家长参加教师的婚礼时送礼,而学生家里办喜事时老师也会来还礼,这算不算不正之风?真的很难区分。我的意思是说,家长给老师送礼有些是功利性质的,甚至有变相索礼、被迫送礼的,但也有很多是正常的人情交往,不应以偏概全,更不应夸大其词。像“有钱的家长送汽车”这类无名无姓、没有实据的报道,以及“有些”、“很多”之类的模糊用语,不仅有失严谨,而且在客观上让整个教师群体背负嫌疑,记者的笔下不知有多少冤屈的教师。

不能因为有些教师收礼就对教师群体进行“污名化”报道和评论,不能因为城里的一些教师收礼就忽略了农村教师的安贫乐道。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待遇并不丰厚,他们同样要为房子、孩子操劳并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无论在权力部门面前还是在一些家长乃至学生面前,他们其实是弱势群体。我们每一个会码字的人都曾受恩于教师,怎么忍心在他们过节的时候一次次、一遍遍地声讨他们,年年将教师节变成“批判节”?

(责任编辑:李志强)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不是常人能做:磁带艺术
普通的一盒磁带,拉出里面黑棕色的磁条,他们竟可以做出如此逼真的人物造型! >> 详细

论坛
西班牙美食 国人不敢恭维
墨鱼汁海鲜饭不仅是西班牙的传统菜谱,还经过各地厨师的改良变得更加受人青睐。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