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阿富汗官员称其矿藏总价超3万亿美元|米歇尔携爱女现场支持湖人队 羡煞总统奥巴马|臆想老公是伍兹?戈尔妻子乱猜疑致婚姻触礁|
“两房”退市折射美国房市困境
2010-06-18 00:00:00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两房”退市折射美国房市困境

有政府背景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两大公司――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房地美),由于股价持续表现不佳,无法达到纽约证交所的最低要求,6月16日被其监管人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勒令要求自7月起从纽约证交所“自动退市”。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的情势下,该决定让“两房”的未来走向再次引起市场关注。

住房金融局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局做出让“两房”退市的决定,并不能说明这两大公司的当前表现和未来方向。这一声明有点“掩耳盗铃”之嫌。就在这一决定宣布前,房利美的股价已连续30日低于1美元,房地美的股价也徘徊在1美元这一纽约证交所对股价的最低要求上。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两房”的股价均高达60美元以上。纽约证交所通知“两房”监管人:要么采取措施提升股价,要么退市。住房金融局显然接受了后者。住房金融局称,它之所以选择这一路径,而不是提供“治疗”,即将“两房”的股价提升到1美元,是因为它不确信这样的措施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纳税人和股东的利益。有分析人士认为,政府此举,可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两房”摆脱其目前公私混杂的性质、逐步走向完全私有经营的最新迹象。

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两房”角色独特,作用重要。与一般从事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同,“两房”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们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公司;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国会通过立法为保证住房贷款市场资金流动而设立的机构,担负着让更多美国人特别是低收入者拥有住房的使命。长期以来,这一双重身份让“两房”成为竞争对手眼中的“政府宠儿”,拥有其它同行所没有的“特权”:他们可以以极低成本购得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后再以高价卖出。这是因为投资者相信,他们无需担忧“两房”的投资,因为一旦出现风险,政府将出面救助。

事实的确如此。2008年9月,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两房”股价几乎一夜之间跌至1美元以下。考虑到“两房”在住房金融体系中的分量,美政府根据法律程序紧急接管“两房”,随后向“两房”大量注资。迄今,政府已向“两房”注资1450亿美元,美联储购买“两房”发行的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奥巴马政府还承诺,到2012年前,政府将承担“两房”的所有损失。此间舆论认为,在美国政府的金融救援行动中,对“两房”的救援近期根本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可能,注定将是代价最大的救援。

然而,即使政府全力救援,“两房”股价在市场也没有多大起色,总是在1美元上下徘徊。这是由于在政府接管“两房”以来,美国内舆论对于“两房”这种“收益私有化、风险社会化”的模式不满之声增多,国会及智库纷纷提出“两房”改革的建议。一些建议主张取消“两房”这种“政府资助”背景,其原承担的向市场提供可支付住宅这一使命则由联邦住房局承担。关于“两房”走向的争论,使投资者担心政府会于某一天突然卖掉在“两房”的股份,将使“两房”走向单纯的私有经营模式,导致“两房”价值一直不被市场看好。

但更多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房市的现状意味着美政府对改革“两房”心有余而力不足。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众多投资银行纷纷紧缩信贷,房利美和房地美几乎成了房市贷款的主要来源。这两家公司持有或担保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价值5.5万亿美元,占全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一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在国会作证时表示,除却政府给予购房者优惠措施带来的短暂利好外,美国房市自2009年中期以来并没有明显改善。也就是说,离开政府扶持的美国房市复苏能力依然很弱。

房市对美国经济有重要影响。奥巴马政府已表示,现在谈如何改革“两房”或更宏观的住房金融体系改革,还为时过早。事实上,美国国会正在最后讨论阶段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号称20世纪30年代以来涵盖内容最广泛的金融改革,但独独不包括“两房”等住房金融体系改革内容,可见,房市的现状制约着政府改革“两房”的手脚。有舆论认为,性质公私不明造成了“两房”目前困境,美政府决定“两房”从纽约证交所退市,保留规模较小的“场外交易”,也许是为了观察市场、再作打算之举。(人民网华盛顿6月17日电 记者马小宁)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坐着“足球”游走南非
在开普敦的旅游胜地维多利亚湾,足球造型的游船成为前往南非体验世界杯的游客们的最爱 >> 详细

论坛
世界杯上的“超级大喇叭”
在传统的南非人心中,Vuvuzela早已不是支持球队那么简单,更是一种精神和鼓励的象征。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