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到议院,按流传几百年的传统,为英国新一届议会举行开幕大典,并宣读新一届政府拟就的施政纲领。
施政纲领涉及对外政策内容并不很多,但有一句话被不少媒体引转:“任何将英国的权力转移给欧盟的动议,英国议会和英国人民将有最终的发言权。”敏感的媒体和外交官们从这句话中读出“弦外之音”:卡梅伦领导的新联合政府可能要对英国的外交天平进行微调。
长期以来,英美“特殊关系”和对欧关系是英国外交战略的两大支柱。历届英国政府在对美对欧战略定位方面差别不大,只是有时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大西洋西岸的美国,有时稍微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邻居亲近一些。
此次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联手自由民主党上台,结束了工党13年的执政,英国的外交天平又到了一个调整的关键节点。
卡梅伦上台后,恰遇希腊债务危机引发欧元危机,他打破英国新任领导人首访美国常规,先后访问法国和德国。卡梅伦在柏林表示,英国将继续“积极参与”欧盟事务,但不会加入欧元区,不同意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的对欧盟条约进行修改的建议,不同意将英国的一些权力转移给布鲁塞尔。
由此可见,女王宣读的施政纲领关于外交的表述与卡梅伦的表态一脉相承,意味着一些涉及欧盟条约的重要修改问题,英国将可能通过全民公决方式决定。在“岛国心态”和“疑欧论”很有市场的英国,全民公决通过欧盟条约风险很高。而在工党执政时期,《里斯本条约》在英国仅需议会投票通过即可。这表明,在卡梅伦政府的外交版图中,英吉利海峡似乎更“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