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少年冒险家们太疯狂 西方社会呼吁限制年龄|英国前王妃“很差钱” 债务缠身面临起诉|英国再现麦田怪圈 暗藏数学公式及乐谱|
中美对话:不骛远而求实效
2010-05-26 13:54:00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25日,在北京落幕的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向外界公布了战略、经济、能源等3份成果文件,签署了8个合作协议。在经历了年初的种种波折后,中美两个大国再次坐在一起深度交流,这让外界瞩目。而本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所取得的成果,更让人看到中美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

双方准备充分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话期间表示,本轮对话体现的不仅是量,更在于质。的确,在中美关系经历了去年底至今的高峰――低谷――转圜的颠簸之后,再次起航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显然变得更务实、成熟。组织上,去年的首轮对话是在奥巴马新政府刚上台半年之际举行的,重在谋划定位,气氛良好,但许多官员还未到位。而今年,奥巴马政府磨合完毕,前期准备也更充分。过程上,对话首日聚焦双边关系,次日着眼全球性、地区性问题上的合作。战略与经济两个层面互动更紧密,并行更加融洽。态度上,两国都更坦率。双方都列出各自的问题清单,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尽管满足对方“要价”颇有难度,但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指出,此次对话,双方都对彼此政策的上下限、合作的弹性空间有了清楚的认识,都不会轻易盲目拔高“合作”调门或渲染“争吵”气氛,这将有效避免过去屡见不鲜的对对方的“过高期望”。

美将“松绑”出口?

两天对话中,经济对话成果触及当今全球高度关注的各种问题,从中美各自国内的经济政策到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从货币政策到退出机制,从金融监管到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双方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将评估中国政府对美出口管制问题提出的关注。

众所周知,美国自1979年以来长期实行对华出口管制,并在2007年将中国单列,专门增加航空发动机等47个出口管制项目。美国要应中国要求、大敞高科技产品之门并非易事。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在高科技出口方面略有松动,对部分技术进行松绑。黄仁伟指出:“毕竟,有些技术早已在西方普及,即使美国不给,欧洲也会给,美国的出口管制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封锁了自己。”不过,从法律上讲,美国要想改变现在对中国的一些歧视性规定,需要国会批准,不难想见,这将是个费时耗日的漫漫征程。其实,美国可能采取的“松绑”无疑是出于美国的利益需要。为了平衡贸易,奥巴马政府确定了五年内对外出口翻一番的指标,因此,对美国而言,它需要扩大对中国的出口、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深度,为美国企业争取更多机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陈东晓表示,“松绑”对华出口管制措施,也表达了美国对中国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的担忧。不过,若美国真能部分解禁,自然会对平衡中美两国贸易起到积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这对中国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此外,双方承诺就财政、货币和结构改革等问题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其中,中国承诺将促进国内消费,而美方则承诺削减赤字和增加储蓄。一定程度上,这也体现了为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加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双方加强政策互动的意愿。

对话不是谈判

“对话不同于谈判,不以具体成果作为评价标准。”王岐山在对话期间的一番话,扫除了很多人对这一机制的误解和“奢望”。陈东晓认为,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功能已经界定得很清楚了,就是全方位沟通和了解,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双方众多高层官员在一起讨论,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予以充分的了解。对未来两年的中美双方也会有现实的促动,使双方对中美关系既不会陷入“中美国”之类的过高估计,也避免特别是一些美国媒体报道的“中美无用论”。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心伯教授认为,今年4月的“胡奥会”结束了中美关系下滑的势头,这次的对话则将中美关系向前推进。从本轮对话来看,中美关系发展获得“新的起点”。接下来,双方还要在各个领域讨论落实对话达成的共识,因此,对话效应将在今后几个月显现出来。

毫无疑问,对话对中美关系回到正常轨道起了助推作用,也给全世界关注中美关系的人们以信心――中美关系并非是某些媒体报道的那么坏。不过,两国在双边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存在,但这些分歧恰恰凸显了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平台作为双方战略性、全局性的对话、沟通渠道的价值和意义。而对话机制本身也证明,中美双方都意识到,中美合作是稳定国际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建设性力量。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王妮娜)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他在珠峰上的冰湖内游泳
英国环保人士普伊在世界最高峰附近的冰湖游了1公里,成为完成珠峰长泳的第一人。 >> 详细

论坛
夏日激情
夏日,挥汗如雨的时节。各大火爆赛事混着炎热的天气散发着荷尔蒙。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