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并呈现出向其他欧元区国家扩散之势,一场欧洲债务危机的警报已经拉响。围绕这场危机的一个个数字让人眼花缭乱,然而透过这些数字,人们可以对危机的发生和演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和60%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经常听到3%和60%这两个数据。它们是欧盟为成员国规定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上限,是欧盟财政纪律的基石,也是衡量欧盟成员国债务问题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
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成员国应将每年的财政赤字控制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以下,公共债务总额不得超过GDP的60%。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和惩戒机制,希腊多年来对这套财政纪律置若罔闻,甚至在统计数据上做手脚欺瞒欧盟。
最终,希腊为大手大脚花钱付出了代价。现任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去年10月上台不久便自曝家丑,公布了希腊财政的真实状况,宣布当年政府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12.7%,是上届政府估计的两倍以上,而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113%,约为3000亿欧元。
上述数字公布后,引起外界一片哗然。人们担心国库严重亏空的希腊政府无法偿还巨额到期债务,这种担心持续“发酵”,导致希腊债务危机正式上演并不断升级。此后公布的修正数据甚至显示,希腊去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水平实为13.6%。
在欧元区16国中,有严重债务问题的绝非希腊一家。以备受外界关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例,前者去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分别达到GDP的11.2%和53.2%,后者分别为9.4%和76.8%,形势也相当严峻。而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实际上也处于超标状态,去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总额分别达到GDP的6.3%和78.7%。
正因为如此,市场才担心,如果希腊债务危机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在欧元区内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