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国际先驱论坛报》网站发表了最初提出“狼来了”的警告的威廉•布朗博士的文章。他在文中指出:
“股市大崩溃是必然的。所谓的‘10年世界繁荣’有其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幻的一面。真实的一面是:在这10年中,世界的工农业生产、服务行业和国际贸易都有稳定的增长。虚幻的一面是:信贷的过分膨胀和交易所行市的大幅上升造成了虚假的繁荣。这4年中,美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14%,工业生产也只增加了20%,但是交易所行市却猛升了130%。股票价格远远超出了价值。我们终于看到了脓包穿孔的一天!”
抛售之风并不是普通股民刮起的。在经济繁荣时期,行市一再被人为地抬升。股民们也跟着疯狂抢购,钱财不断地滚进了投机者的腰包。等到某一天,大交易商发现价格到了顶峰,不能为继时,他们就开始抛售股票,于是股市一泻千里。捞到暴利,他们逃脱了。被市场套牢,无法解脱的仍是广大股民。
在泡沫不断被吹大的时候,头脑清醒提出警告者不乏其人。但人们的发财心切,忠言往往听不进。有的傻人甚至轻信股价是会永远上涨的。一些头面人物更是推波助澜,声称:股市的飚升是以经济繁荣为依据的,不必担心,直到泡沫灰飞烟灭,他们才灰头土脸,不作声了。
27日又有吹鼓手想用他们的宏论来挽救股市的崩溃。《美国人报》今天登载了布朗大学经济学教授西•温特的讲话。他引用证券市场一句谚语说:“别人卖时你买,别人买时你卖”,敦促聪明的投资者应有胆量,把握机会,此时大量购进。他说,1970年股票跌到最低点时,尼克松总统曾告诉记者:“假如我有钱,我就购买股票。”教授还指出,1929年股票大跌,亿万富翁盖蒂就是靠趁机低价购买大批石油公司的股票,进而控制这些公司的。但比尔怀疑温特教授的号召会有多少人响应。如今,许多人钱袋空空,连中产阶级也大吐苦水。谁有这样的胆量和财力?比尔孤陋寡闻。也许大众危难时,正是大款们发财的良机。
学术界某些有背景的精英也不甘寂寞。纽约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卡•诺门在《华盛顿邮报》网站上发表专文大声疾呼:
“联邦政府应当投巨资救市,以免经济全面崩溃。”
纳尔逊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迈克•卡鲁伯博士也表示:
“应当出手时,政府就应大胆出手。对陷入困境的企业见死不救,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约克企业研究所所长彼得•哈勃则持相反观点。他强调:
“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更应坚持自由资本主义的原则,让市场来拯救自己,而不能让讨厌的凯恩斯主义用政府干预来败坏我们的信心。”
斯坦福大学的阿塔拉斯基教授也反对政府救市。他的理由是:
“市场主体应自负盈亏。老板们发财时,钱都进了自己的腰包,亏损时却要纳税人来买单。岂有此理!” “救市的巨资从何而来?除了发国债、印钞票外,还有什么妙计?最后,大人物们戴着救市的桂冠下台了。一屁股的新、旧烂债还不统统仍要由平民百姓来背着?”这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米•卡拉奇的见解。
“有人说,股市崩溃中赔的钱都蒸发了。请问,你有什么评论?”
“似是而非的鬼话!”教授说话时提高了嗓门,瞪大了眼睛,“这都是用自然界的现象来安抚那些掉进冰窟窿的人们。赌桌上千千万万的赌资转眼之间不翼而飞,也是蒸发了?不,落进别人的腰包了。”
“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赔钱。为什么还允许有人设局来忽悠人?”比尔的问话显得有点天真。
“市场经济嘛!你不是想发财吗?好吧,我办银行、开证券公司,提供你发财的机会。从这点上来讲,不论你赚赔,你都得感谢我呐!不要看我坐收渔利,日进斗金就眼红。这是我创业和经营的合法收入。你赔钱哭鼻子了?呵呵,很遗憾。但是这能怪我么?我有言在先:投资股市有风险。不信,你回去查一查你手里的单子。我没有勉强你,是你的自由选择!”说罢,罗奇哈哈大笑,比尔也一脸苦笑。
“股市的存在对经济繁荣不也有贡献吗,教授?比尔不想以偏概全。
“如果股价真实反映实体经济的业绩,操作上有严格的监管,它不失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如果股价被无限拔高,又突然跌落深渊,就必然危害正常经济秩序,使许多人措手不及。”
“这种被扭曲的情况不能纠正吗?”
“难啊,比尔,”罗奇叹了口气。“发财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就像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一样,还能轻易关上吗?聪明人不等股价到达高峰就罢手,把钱卷走。那时,大多数股民还眼巴巴地指望股价再升高一点,再升高一点,欲罢不能啊。接受教训了吗?可惜人类健忘,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哪一天经济好转,不甘心的人们又跃跃欲试,直到下一次又被当头一棒!。”
(作者:杨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