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韩国总统含泪读牺牲士兵名单 誓言建强大军队|只因未办离婚手续 印度警长不堪前妻勒索自尽|“泰坦尼克”号遗信卖出5.5万英镑创纪录|
痛定思痛 各国如何保证领导人出行安全
2010-04-19 00:00:00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乘坐的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坠毁,包括卡钦斯基及多名政要在内的96名乘客全部罹难,这事也让外媒开始讨论国家领导人的出行安全问题。

  波兰修订出行规定

  得知噩耗后,波兰前总统瓦文萨流着泪说:“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悲剧。苏联人在70年前杀害了波兰的精英。今天,波兰的精英在前往悼念被杀害的波兰人时又死在那里。”

  瓦文萨所言非虚,死于这次空难的波兰军政要员有:总统、总参谋长、空军司令、海军司令、陆军司令、央行行长、国家安全局局长、议会副议长、外交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

  波兰如此多的军政要员同乘一机,无异于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风险之高可想而知。波兰国防部长波格丹·克利赫就表示,政府在出行规定方面应向军队看齐。据了解,波兰军方有着较为严格的出行规定,比如说,军方领导人不应与其继任者一同出行。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波兰痛定思痛,已开始修订军政要员的出行规定。

  4月12日,波兰代总统、众议院议长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表示,他给新任国家安全局局长指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修订军政要员出行规定。

  “这种事不会在瑞士发生”

  正如同波兰防长克利赫所说,这场灾难带来的教训“不仅触动我们,同时也触动其他国家……政府应采取措施,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

  事实上,在这方面,瑞士的经验值得借鉴。据瑞士《伯尔尼日报》4月12日报道,瑞士国民院安全委员会主席、国民院议员雅各布·布希勒透露,像波兰政府那样将数十位要员安排在同一架飞机上,参加同一个活动,“这种事不会在瑞士发生”。

  瑞士既没首相也没有长期的总统(任期只有一年),瑞士联邦内阁共由7名委员组成,这7人都是有决策权的人,每人负责一个部。当某一个重要活动需要内阁要员参加时,内阁一般会派一名相关的委员到场,活动结束后再向联邦内阁汇报情况。

  瑞士宪法规定,要保证一项决策有效,必须至少有4名联邦委员参与决策。在此情况下,7名联邦委员中最多只能有两名同时乘坐一架飞机出行,以备出现不测时,可以保证联邦政府正常运转。在瑞士,这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定。

  联邦委员在出行时,会受到来自联邦与所在州警备人员的严密保护,其中包括秘密追随在委员左右的便衣警备人员。但在私人时间里,联邦委员享有“行动自由”,瑞士人有时可以看到他们的领导人不带任何随行人员,与普通人一样在大街、火车站出没。布希勒表示,这是瑞士人引以为豪的一个传统,人们希望能保持下去。

  美国正副总统不同行

  而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安全规定。空难后,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简称NPR)播出了一期名为“波兰悲剧会不会在美国重演”的访谈节目。节目邀请美国政府事务委员会负责人福捷介绍美国的相关措施。福捷介绍说,美国明文禁止总统与副总统搭乘同一架飞机出行,这一禁令在“9·11”事件后得到空前加强,该国安全部门甚至一度表示,如果遭到袭击或其他意外,总统与副总统甚至不能身处同一座城市,而应及时疏散,以防不测。

  另外,不少国家还有专门规定,限制国家领导人出访时随行人员的人数及级别。这不仅是考虑到经费和国际礼仪,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一般认为,国家元首或政府领导人出访,随行人员的级别应与他有一定距离,免得出现特殊情况时,产生继位纠纷,让国家政权瘫痪。因此,几乎所有的君主制国家都明文规定,在位的君主和王储不能同时出访。

  克林顿让安保部门头痛

  事实上,再完美的安全制度,没有领导人的理解和配合也不行。

  在上文提到的NPR的节目中,福捷无奈地承认,美国的这些安全规定尽管对外宣称非常严格,可执行起来却不顺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领导人不配合。福捷甚至点名“批评”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其搭档戈尔,他们不但在大选前经常一起出行,即便在大选后,也常常毫无顾忌地同乘一辆巴士,甚至同乘一架飞机出行,让安保部门颇为头痛。

  另据波兰《选举日报》报道,由于天气恶劣,俄方曾劝波兰总统座机改为降落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然而,这个建议遭拒绝。有人推测,卡钦斯基出于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厌恶,擅自决定仍在斯摩棱斯克降落,给坠机埋下伏笔。本报特约记者 石岩::本 报 记 者 王梓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伊夫:让你口水直流的澳门特色美食(组图)
>> 详细

论坛
29位女明星光头造型大PK
光头背后的故事令人不禁唏嘘感叹。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