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吉尔吉斯斯坦的“革命”似乎总是那么快节奏:5年前迅雷不及掩耳的“郁金香革命”犹在眼前,仅仅一昼夜间,原本仿佛大权独揽的总统巴基耶夫便登上一架飞机匆匆飞走,一个以前外长奥通巴耶娃组成的临时政府宣布接管政权。
一切都那么突然:一天前,巴基耶夫控制着军队、警察,扣押着谢尔尼亚佐夫等一批反对派领导人,一天后,那些昨天还在向示威者开枪的军警据称已经倒戈,示威者向议会大楼、总统府投掷石块的照片、视频已传遍世界。
事件从4月6日在西北部的塔拉斯州爆发,军警扣押反对派人士,导致示威者围攻政府机关。次日,数千人的示威队伍突然出现在首都比什凯克大街,手足无措的军警开枪射击,引发了更大规模、更激烈的反政府行为。反对党领袖、前总检察长别尔纳扎罗夫表示,夺取个别地方的政权已非目标,他们要夺取全国政权。随即传出的,便是内政部长被打死、副总理被劫为人质等真假难辨的传闻,和更多冲击政府机关的火爆场面,最终迎接翌日曙光的,已是另一个“领导班子”。
巴基耶夫当初以前总统阿卡耶夫贪腐、治国无方为由,发动“郁金香革命”,以街头暴力的方式夺权,但掌权之后,他却任人唯亲,大搞裙带作风,当初一起发动“郁金香革命”的战友被排挤、边缘化,而自己家乡贾拉拉巴德州的亲朋好友则纷纷获得“肥缺”。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日前巴基耶夫主持推动新一轮政府改革,由他本人直接掌管国家安全委员会、外交部,他的小儿子被任命为新设立的发展、投资和革新部长,这个被戏称为“吉尔吉斯斯坦发改委”的部掌握着全国财政大权,更担负招商引资、对外经贸谈判的重任,不仅便于巴基耶夫家族上下其手,从中渔利,更被反对派指责为“立太子”。不仅如此,在新的政府班子中,巴基耶夫的三个兄弟分别任国家保卫局长、驻德国大使和驻中国贸易专员,大儿子是国家安全局顾问,可谓不折不扣的家族天下。
由于历史、现实等原因,中亚五国不同程度存在这种权力集中的情况,何以惟独吉尔吉斯斯坦发生如此大的乱子?
在中亚五国中,吉尔吉斯斯坦是最穷的国家之一,境内缺乏可变现的矿产、能源资源,特权阶层的富足,势必攘夺其他阶层赖以为生的资源,巴基耶夫来自南方,“郁金香革命”的红利也为南方获取大半,北方纳伦、巴肯特和塔拉斯等州则备感失落,成为反对派的大本营。
由于政府在治理经济方面缺乏手段,加上贪腐横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陷入困境,公共服务费用近4个月来上涨150-200%,物价飞升,通胀严重,各种生活必需品价格水涨船高;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俄罗斯去年实行的排挤外劳政策,大批吉尔吉斯斯坦外劳失业回国,使这个GDP年增长率仅2.3%,1/3人口生活于贫困线下的国家雪上加霜,民怨不断沸腾。而巴基耶夫政府一方面以高压对付反对派,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公用服务费用,增加新税种(拟推出物业税,并打算“改革”公用服务费标准),导致一发不可收拾。3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富豪古列维奇涉嫌洗钱,在意大利被捕,反对派指责巴基耶夫政府与古列维奇有染,而政府一面撇清,一面钳制舆论,压制对此事件的报道,此事最终成为导火索。
吉尔吉斯斯坦虽穷,却地处要冲,是美国、俄罗斯争夺中亚的节点,也是宗教极端势力扩张的重要环节,美国在该国设有军事基地,而俄罗斯则控制着该国经济命脉。和前任一样,巴基耶夫在俄美间左右摇摆,首鼠两端,结果只能两头不讨好。此次“革命”,几乎所有反对派同时发难,打了巴基耶夫一个措手不及,背后恐怕有大国博弈的影子。
临时政府的成立,或许仅仅是动荡的开始,而非结束。和前任阿卡耶夫流亡国外不同,巴基耶夫选择了南下,回到自己的发祥地奥什,那里是巴基耶夫时代的受益者,恐将站在巴基耶夫一边对抗临时政府,如双方似目前这样无法妥协,吉尔吉斯斯坦有陷入长期混乱的危险,一旦掺杂入大国争霸和极端势力渗透等因素,局面将更加复杂。
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困境积重难返,此次骚乱又将吓走不少外国资本。阿卡耶夫开出的药方是加入WTO,事实证明“药不对症”,巴基耶夫的重商高税一度奏效,却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迅速“打回原形”。临时政府的成员大多曾在这两任政府中工作过,很难相信他们会拿出更好的“特效药”。
更令人担心的是,反对派来自不同阵营,彼此间矛盾重重,可共患难,未必可共安乐。昔日“郁金香革命”后,巴基耶夫就曾抛弃同伴,经营自己的家族天下,如今谁又能担保,这些新一代“革命者”不会把类似的政治闹剧再演绎一回?一旦如此,则吉尔吉斯斯坦之乱局,怕是暂时难有了期了。
(作者:中国日报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刘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