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爱生命:蒙田试笔》【法】蒙田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书很多,但打中自己心坎,值得阅读,并禁得住反复阅读的并不多。蒙田是值得我们不时拿来翻阅与琢磨的,他的随笔被誉为“正直人的枕边书”。《热爱生命:蒙田试笔》的重心是蒙田,让尽可能丰富的蒙田尽可能地走进中国读者的书架。
《蒙田试笔》这部巨著洋洋百万言,但序言《致读者》很短,排起版来几乎不够半页纸;调子也放得低,声言写的是自己,为家人和朋友写,无意追求荣誉。1580年春天,他将他戏称为“卤肉片”、“柴捆”的文稿结为两集,起了《试笔》这个书名出版,原意是对生活经验、思想活动、现实状况尝试思考及判断。蒙田的哲学,以试笔的形式来思考、引述、描绘现实中的大小事件。
蒙田将这部书作为运用知识、使用脑筋的方法。他的杰出表现在于,面对复杂的哲学思想,却摒弃哲学术语和夸夸其谈的说道,相反,他采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和手法,通过世俗而朴素自然的生活经验,深入浅出地阐释迂回曲折、往复变化的思想。蒙田致力于将哲学简单化,轻盈化,使它切入生活,切入人生。“在哲学主张中,我更愿意接受脚踏实地的,即最符合人性和适合我们的。”但却非全面系统的哲学,而是零碎分散,个别对待的生活哲学。他的笔跟着日常生活和思考行进,不做作,不带情愫,不图诗情画意。思考的方式方法就是他的表达方法。 1580年初版后,1582年、1587年、1588年先后再版。欧洲之旅和四年波尔多市长公职后,他继续写作,后来将那些文字结成第三卷,同时给第一、二卷增补了六百处。此后,书的修改、增补、删节工作一辈子都在进行。遗稿经过他的义女古尔奈整理,于1595年出版了三卷本的全集。
尽管修改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但由于蒙田的思想不断发展,三卷书都具有不同特点,并非以某种思想一贯到底。第一卷的基调是伦理道德哲学,对生、死和人类的野蛮与文明进行思考。提出克己自制,他引述安提思典的话:“德行自足于己:无规律,无语言,无效果”;主张不论任何活动,在取乐的同时,必须防止过度。“让我们不要任欢乐冲没我们,以至忘记了有时想起我们的娱乐往往只是死的先声”。蒙田态度中庸,言论合时宜,甚至拒绝永恒,颂扬平庸。
蒙田所写的是置身其中的世界,个人的小世界和外边的大世界。“我所生活的时代,内战带来无数难以置信的罪恶,有些人残忍无道,杀人只为取乐。”他还指出人类残酷的一面,有时连动物也不如,一头狮子不会为表现勇敢就去要另一头狮子的命,人类好战,同室操戈,斩尽杀绝,所谓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我怕人的天性中有非人性的本能”,为此,作者提出问号:我是谁?我们是谁?而他的拉丁和希腊的深厚文化底蕴,向他所提供的例证是:人类是愚蠢的,是可悲的动物。他以自己为例,对人这头动物进行孜孜不倦的剖析,对它的丑恶层出不穷地揭露。他认为,人是宇宙万物的目标和焦点是不对的,主张在正直宽容的自然世界中,将人放回到他原来的位置。
如果说第一、二卷尺度中和得体,第三卷则秉书直言,他指出到处不稳定不安全。在一个充满战争暴力、欺诈、粉饰和伪装的世界中,寻找真理是如何可笑。你揭露虚伪,而伪君子也在揭露,比你还要起劲。蒙田的态度是保持距离,将自己的处境和见闻记录下来。第三卷自由灵活的思考,使他的思想显得十分超前,就像生活在我们当中的人。十六世纪时候,西班牙殖民阿根廷,英国殖民者开始到印度,葡萄牙企图占领摩洛哥。蒙田反对以某种所谓信念,实质是为某一集团的利益而发起的战争。他反对殖民战争,指出文明对所谓野蛮的征服,是将自己的法律强加到别人头上。不断出现的残忍,是时代堕落的原因。他反对社会等级,反对文明人的野蛮。蒙田在400多年前就将现代人上街示威喊口号所要求的一切提出来了。
其实从总体而言,十六世纪酝酿着光明新生,正从野蛮灰暗时代中破茧而出,是走向希望的新世纪。这点蒙田很明白。所以,他谈失去希望的同时,也明智地在矛盾中开拓新路。他没有将那个时代一股脑儿否定。他宁可吸取人文主义的精神,转入个人化的内心活动,从生活经验出发来谈对知识的热忱,对进步的深信不疑,愿意返回到真正的源头,在古代读物中寻找文明的宝藏。他主张奋发图强,反对苟且拖拉,相信可能性可以争取,认为非要吃鞭子才省悟的人不是真正的智者。
如果说第一、二卷探讨道德伦理学,探讨如何美丽地死去,第三卷则探讨如何更好地生。蒙田逐步从死的哲学走向生的哲学。最初为年轻人的狂热和挚友拉博埃西的影响,后来是对于所谓贤明的无所谓,“我知道什么?”成为他思想的中心。“顺符自然的一切都值得尊重”,但灵肉结合必须高尚理智。既然“自然是温和的向导”,本能一旦醒来就不会弄错,享受自然的幸福,是权利也是本分。如果说第一卷是斯多葛主义,第二卷是怀疑主义,第三卷则被认为是享乐主义。他一再强调人的自然属性,生活艺术就成为他落笔的重点。
蒙田对死亡的意识,对生活和生活艺术的追求,构成本书特殊的艺术风格。生活艺术是他思考最多的亮点,先后贯穿全书。即使谈死亡,也是寻找好的生活方法。他的生活艺术徘徊在一个理念上:人必须懂得什么叫“自然”。自然既包括整体生活的法则,也包括自然的官能和乐趣,食色是一个总和谐与平衡,拒绝和排斥它都是不对的,要遵循自然状态生活。蒙田这个十六世纪的先驱,他赞美原始的幸福,但首先必须是文明的,合乎情理的。
蒙田在书中谈自己,是企图通过描绘自己来描绘人类,使读者推人及己。他对自己的描画并非是简单的、直线的,而是复杂的。他从各方面探讨自己,充满个人的印象和经验。他追求孤独,也渴望友谊;他崇拜古代英雄,却承认自己畏惧死亡和痛苦;他出身官宦世家,却拒绝为需要服从政治;他蔑视人类的弱点,所描绘的历史人物中,很多人灵魂卑鄙肮脏,心灵扭曲,但他还是主张从具体、平常、世俗的角度来看人,来对待人,因为完人不存在,所有人都是普通平庸的个体。我们只能接受人本身的状况,认识自己,做你自己的人,做自然将你造就成的那种人。人是不可改造的,只能在他本身的自然属性内打滚。
《试笔》学究天地古今,知识、哲理面极为宽广。一部包含无限思想的书,造就了一个无限的蒙田。都说《试笔》的成功是作者人格的成功,两者是分不开的;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古老却永远现代。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像《试笔》这样一本书,在散文世界中,可能会再出现,也可能永远不再出现?(卢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