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日美安保条约》已走过50年了。两国出于不同战略目标和考虑,都在欢庆言好,强调它的“历史功绩”,并展望“可持续的”未来30-50年的功能。
50年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的步伐正在加快,现在亚太地区真可谓“物不是,人也非”了,先后出现了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以及“10+3”等等,“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已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价值观,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速度”的发展牵动着整个地区形势的发展方向。美日两国鹰派领导人去年先后倒了,新的领导人都打着“变革”旗号,试图推行“外交新政”。
《日美安保条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与美苏两霸争夺直接有关。苏联解体后,本已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理由。但“冷战思维”和“争霸”图谋继续缠绕着美国(日本鹰派当然也紧随其后)。美国在推行“北约东扩”的同时,也加紧策划《日美安保条约》“西进”。1996年,美国一手炮制了“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把《条约》的功能扩大到“周边地区”。10年以后,小布什和小泉又进一步发表联合声明,说什么台湾海峡是美日“共同的战略目标”,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亚太地区紧张局势。
50年风风雨雨,恩怨情仇,人们可以不计,可以“向前看”,展望一个和谐的亚太。奥巴马等美国新领导人不是说中美要“同舟共济”吗?鸠山等日本新领导人不是说要奉行“友爱外交”吗?那么他们如何解释这个条约在新时期的指针?他们如何自圆其说?《条约》的生命力何在?
现在时代不同了。美日对各自安全利益的关切无可厚非,也可以理解。但它们如果继续设定“假想敌”,并且明里暗里“联手”打压和制衡,那就同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大潮流背道而驰了,那就可能引发本可以避免的新的矛盾、甚至对抗。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不过,我们也不必太过看重美日的这些动向。美日目前围绕庆祝《条约》签署50周年信誓旦旦,宣示要“联手”或“联合”加深安保,稳定亚太,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水分不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美日除了原有的基本矛盾(控制和反控制斗争)外,现在各自的“变革”方向似乎也并不协调,甚至逆向互动。双方各有自己的算盘,而且心中都有着“中国因素”的考虑和运算。
美国搞“越顶外交”已是老手。日本一直心存不满和担心。美国现在很多方面都力不从心,既需要“同盟”,又需要寻求包括中国在内的“新的合作伙伴”。奥巴马上台以来,一再宣传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等等。这实际上是美国对日本打的第一张“中国牌”,让日本担心:美国新的“越顶外交”可能导致美国“重华轻日”,把日本“边缘化”,从而迫使日本向美国靠拢,或者不敢轻易拉开同美国的距离。美国同时还在打第二张“中国牌”,那就是渲染“中国威胁论”,以及“一山不容二虎论”,在所谓亚洲“主导权”问题上挑拨中日关系,迫使日本不得不寻求美国的合作和支持,以增加自己的“分量”。
日本这个美国的“学生”也不是吃素的。它也懂得打“中国牌”,反过来向美国施压。日本新领导人要奉行同美国“紧密而对等的合作关系”,重点在“对等”而不是“主从关系”性质的“紧密”。中国现在已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国。显然,同中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是日本的客观需要。但日本同时也可利用这张牌来压美国,让它担心日本可能同中国走得太近,从而不得不在“对等关系”方面向日本做些让步。日本现在经常宣传日美中三国关系应该是“等边形的”,意即在此。既“等边”,何来“美日同盟”!
可见,美日双方都在试图打“中国牌”,中国因素牵动着美日新关系的很多方面。但“中国牌”它们是打不好、也打不了的。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合作共赢”方针,主张平等的伙伴关系,它们的如意算盘不会称心如意;它们“条约”的生命力实际上也相当脆弱,难有积极作为。
(王嵎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辑:王妮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