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将是伊拉克安全局势能否获取改观、国家能否走上稳定发展轨道的关键一年

2008年12月30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拉克国防部长阿卜杜勒·卡迪尔·贾西姆(左)与英国驻伊拉克大使克里斯托弗·普伦蒂斯签署驻军协议后握手。根据伊拉克当天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签署的驻军协议,在联合国给多国部队在伊行动的授权到期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军队将继续驻扎,直至明年7月底前撤离伊拉克。新华社/路透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历经战火磨难的伊拉克走进了2009年。在这一年,伊拉克人将会三次走进投票站决定国家的未来:1月的伊拉克省级议会选举、7月的美伊驻军协议全民公投以及12月的伊拉克全国大选。2009年,将是伊拉克安全局势能否获取改观、国家能否走上稳定发展轨道的关键一年。
勾绘地方政治版图
将于1月31日举行的伊拉克省级议会选举将是一次重大选举。全国18个省中的14个省都将参加。鉴于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和政治矛盾,这次投票将投射出当前伊拉克各种势力的光谱,成为对各派政治力量实力的一次检验。
伊拉克各派目前都已开始积极备战此次选举,巴格达街头各种选举标语、宣传画和候选人画像随处可见。据媒体报道,已经有超过400个政党登记参选,全国报名参选的候选人数量达到了14000多人,竞争约440个省级议会席位,伊拉克地方权力体系面临重新洗牌。
由于持抵制态度,逊尼派在2005年选举中吃亏不少,此次正在积极备战。一些逊尼派宗教人士已经开始敦促信众通过参与投票“发出声音”。逊尼派在西部的安巴尔省以及巴格达西北诸省如迪亚拉等力量强大。
人口最多的什叶派则希望保持目前在伊拉克占据的政治主导地位。什叶派精神领袖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近日公开呼吁“伊拉克人民积极参与(省级议会)选举投票”。虽然他没有特指什叶派,但是高投票率明显对人口数量占优的什叶派有利。
库尔德人占绝对多数的北方三省实际处于自治状态,将不参加此次选举,而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激烈争夺的石油重镇基尔库克所在地区也不参加,以免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

11月4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在总统选举中以较大优势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在竞选中以“变革”为口号,强调结束伊拉克战争、实现能源自给、实行保障中产与低收入阶层利益的税收政策和普及医疗保险等,并承诺实现党派团结、在国际上重建同盟关系、恢复美国领导地位。鉴于美国当前正面临严重金融危机并深陷阿富汗、伊拉克的两场战争,提振国民经济和保障国家安全将成为奥巴马就任后的两大挑战。 11月4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奥巴马在芝加哥宣布大选获胜。 新华社发
牵动美伊关系走向
1日这一天也是美伊驻军协议开始生效的日子,美国承诺将在三年内从伊拉克完全撤军。美伊驻军协议经历了漫长的讨价还价过程,美国不得不在撤军时间表以及驻伊美军豁免权等问题上向伊拉克妥协。7月,伊拉克将以全民公决的方式对协议进行表决。
伊拉克人对美国心态复杂。一方面对美国的军事控制普遍感到不满和屈辱,记者扎伊迪向布什扔鞋子就代表了这种情绪的宣泄。很多伊拉克人对美国确定具体撤军时间表表示欢迎,但对美国是否会真正撤军充满疑虑。
另一方面,伊拉克又担心美国迅速撤军后留下政治真空会激化内部宗教、民族等矛盾,让国家重新陷入极度混乱。而如果协议被否决,伊拉克将被迫重开与美国的谈判,美国的撤军时间表将无从实施。
巴格达大学教授萨努里认为,如果真的出现了被否决的结果,美国绝不会就此罢休,美国将使用一切手段维护其在伊拉克的利益,美国很有可能强行主导伊拉克政治进程,最终获得对美国有利的结果。
总之,无论公决结果如何,都将对美伊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重组中央权力核心
如果一切顺利,伊拉克将于12月举行全国大选,选出新的伊拉克议会,并产生新一届伊拉克政府。选举将重组中央权力核心,新政府领导人将在国家重建和民族、宗教和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原本被认为只是过渡性人物的总理马利基在过去一年越来越强硬。媒体指出,马利基将会在选举中尽力维护和加强自己的影响。有部分人士认为目前混乱的伊拉克需要这样的强势领导人,但同样有很多人特别是逊尼派人士对他不信任。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世俗政党可能在选举中会有起色,而部分宗教色彩过于浓厚的政党的影响则可能下降。什叶派议员贾布里就说,人们已经厌倦了过去几年此起彼伏的宗教冲突,认为一些宗教色彩浓厚的政党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强调说:“如果选举能够顺利举行,伊拉克的政治面貌将发生改变。一旦选举遭到破坏或者被普遍认为舞弊,伊拉克人将彻底失去对投票箱的期待。”
巴格达大学教授萨努里认为,2009年伊拉克的一系列投票都不会完全风平浪静,各派力量会激烈争夺。但如果投票进程未遭破坏,新的地方和中央议会以及政府将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多年的对立和相互残杀之后,对伊拉克而言,将是一种进步。
2009年, 对伊拉克民族和解以及国家重建而言将是命运攸关的一年。(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