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原因尚在推测阶段
这两天,俄媒体和相关专家都在猜测发生这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有俄造船工程师认为,导致悲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也许核潜艇里的热传感器失灵,舱里温度稍有提高就到了火灾报警标准,从而启动了灭火系统;或许有人在舱里吸烟,新设备瞬时对产生的烟雾有所反应,随即锁死舱门,氟利昂消耗掉氧气,导致人员窒息而死。
那么,为什么船员在事发时没有戴上氧气面罩呢?该工程师说,或许是报警延迟了,或许是根本没有任何报警而直接释放氟利昂了。对于后一个推想,有一个证明。一位专家接受采访时说:“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是没有报警而直接启动灭火系统。也就是说,没有报警声音出现。”
俄海事技术问题专家伊拉利奥诺夫说,即使有报警,也难逃此劫,因为有太多没有接受专业培训的非军方人员。他们不会有充足的时间跑出去。据操作手册规定,报警器一旦报警,所有操作员应马上戴上个人呼吸装置。不排除那些非军方人员没有该装备,而且,即使有,他们可能也不会用。
该报道还指责出事核潜艇超载出航。事故发生时核潜艇上有208人,其中有81名俄海军官兵。而潜艇正常额定编制仅为73人。
“专业经验薄弱也可能是原因”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事技术问题主任研究员、前海军退役上校根纳季·伊拉里奥诺夫认为,事故有可能是由于此类潜艇过分强调自动化,以及在进行试验时组织工作问题所致。他认为,当时在潜艇试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经验薄弱,也可能成为事故原因之一。
伊拉里奥诺夫说,此次事故从侧面证明试验的组织工作做得不好。这是体制性问题。通常在进行试验或者军方从生产厂家手里验收潜艇时最容易发生事故。在潜艇上大量军职、文职人员和专家等聚集,很难有效做好组织工作。他回忆说,在苏联时代,造船厂每年要为海军生产3至5艘潜艇,而现在是5年才生产一艘。人们已忘记了安全问题,丧失了专业知识。他认为,俄罗斯海军丢失了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宝贵的经验,才是发生事故的深层原因。
澄清真相还需时日
据俄媒体透露,目前,俄媒体记者如到潜艇停靠的码头采访,必须要申请专用的通行证,否则任何人都根本无法接近该码头。
据俄总统新闻局说,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总统梅德韦杰夫汇报了情况。梅德韦杰夫责成谢尔久科夫全面调查事故原因并抚恤遇难者家属。国防部副部长科尔马科夫及海军总司令维索茨基已飞赴滨海边疆区潜艇驻地,展开相关调查。
当然,要想全部解开围绕这一事故的种种疑团,俄罗斯老百姓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