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左二)展示已签署的金融救援方案。当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63票对171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该方案在众议院通过后,将交由总统布什签署生效。美国国会参议院已于1日通过这份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新华社记者张岩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随着华尔街重量级的投行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美国政府终于不得不下重手拯救陷入巨大困境的金融体系。美国经济已经身染重疾,与美国经济交往密切的各国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各种病症。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危机已将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舟共济才是走出危机的有效途径。那么,这场危机是否能使得未来的大国经济关系朝着更加合作的方向发展呢?
首先,美、欧合作意识增强,但是合作能力有限。早在2008年6月,欧盟与美国就在第二次跨大西洋理事会会议上签署了一份框架文件,决定深入推动跨大西洋经济合作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但是从支撑一体化经济关系的基础来看,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实际的经济联系也很关键。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之间的相互投资在未来几年内都不太可能有大幅增长,双方都会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实现内部经济企稳上。另外,从贸易的角度看,欧盟更多地依赖内部经济,大部分贸易量都在内部进行。因而,尽管有加强合作的意愿,美、欧很难有精力和能力去推动跨大西洋的经济合作。
第二,新兴市场国家具备合作能力,但是缺乏行动力。目前,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传统大国经济格局已经开始动摇,按照资源分布,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呈现出新的三极格局,即劳动要素集团(中国和印度为代表)、资本技术集团(主要指美国、欧洲和日本)和能源资源集团(中东、俄罗斯、拉美和非洲)。在这个新的利益三角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占据了两个集团,并已开始对资本技术集团的传统优势地位发起挑战。遗憾的是,虽然新兴市场大国已具备合作的能力,但无论是在八国集团框架内的五国机制上,还是在多哈回合谈判上,他们的协调和合作仍然处于无组织、无分工、各自为政的阶段。
第三,中国合作意愿强,但是西方国家猜忌难消。中国与大国经济关系协调进展迅速,已经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都建立了高级别的双边经济协调与合作机制。中国在大国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也已经取得实质性的上升。但是对于与中国合作,美、欧、日等传统经济大国还是无法摆脱防范加提防的基调,尤其是在经历此次金融危机后,其国内各种经济保护主义的势力都会有所加强。不仅如此,中国还要面临来自其他新兴市场大国的竞争。在世界经济普遍黯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最后,大国经济关系延续调整格局,竞争趋势将会超过合作趋势。实际上,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从未间断过,只不过此次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调整的幅度和速度加快了。展望未来几年,金融危机过后,大国经济关系的竞争趋势会超过合作的趋势。新兴大国与传统经济大国将很有可能进入问题和矛盾深度爆发阶段,发达经济大国将会加强利用原有经济治理框架来规制新兴经济大国的崛起。而能源资源的竞争与合作、金融体系的稳定、全球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以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四方面将成为影响未来大国经济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张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