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奥塞梯的连环套
[ 2008-09-04 15:22 ]

8月22日,几名俄罗斯士兵站在距离格鲁吉亚战略要地哥里市约20公里的俄军哨卡前。当日,俄军从哥里完全撤出,结束了对其近10天的控制。至此,俄罗斯按计划顺利完成从格鲁吉亚撤军的任务。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

里套:与格鲁吉亚的冲突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主要民族是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苏联刚解体时,这里的人口近20万,但由于长期动荡不安,许多人背井离乡。有消息说,现在南奥塞梯的人口不到10万。南奥塞梯的首府叫茨欣瓦利,人口两万左右,距离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只有100公里。

8月7日深夜和8日凌晨,格鲁吉亚突然动用包括飞机、坦克、火箭炮在内的重型武器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及周围的村庄展开袭击,接着派大量步兵将茨欣瓦利团团围住。8日晚,总统萨卡什维利宣称,除了茨欣瓦利北部的一座城市之外,格鲁吉亚军队控制了整个南奥塞梯。这场军事行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有南奥塞梯的平民,也有在这里维持和平的士兵。1200多名南奥塞梯平民逃往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其中儿童就有850多名,另外还有400名儿童被南奥塞梯的行政当局疏散到俄罗斯的罗斯托克。然而,更多的人还是躲进地下掩体逃避着炮火。

格鲁吉亚军队为什么要袭击南奥塞梯?格鲁吉亚官方称,格鲁吉亚人住的村庄遭到了南奥塞梯武装人员的不断射击,为了保卫南奥塞梯境内的格鲁吉亚人的财产和安全,格鲁吉亚才采取这次行动。的确,从8月初开始,南奥塞梯的武装人员和格鲁吉亚军队之间交火事件就接连不断,同时相互指责对方是事端的制造者。不过,这其实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南奥塞梯欲摆脱格鲁吉亚。无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南奥塞梯都是格鲁吉亚的一个州。1990年9月,南奥塞梯宣布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1992年1月,南奥塞梯举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南奥塞梯人赞成独立。1992年和2001年举行了两次“总统”大选,现任“总统”是爱德华·科科伊特。但是,所有这些,格鲁吉亚不仅一概不承认,还时常派内务部队前去镇压,而南奥塞梯方面也组建了民兵性质的武装力量进行抵抗,武装冲突由此而起。1992年6月,冲突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并被多国维和部队隔离开来,但是,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解决,这次大规模武装冲突就是双方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

中套:格俄历史恩怨

在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采取军事行动后不久,俄罗斯军队很快介入,除了在俄格边境地区与格鲁吉亚军队交火和动用上百辆坦克进攻第比利斯之外,还炮击包括哥里在内的许多城镇,派战机轰炸第比利斯附近三个军事基地和军用机场、交通枢纽,派军舰封锁格鲁吉亚最大的石油港口波季以阻止武器通过海路运抵格鲁吉亚,向另一个要求独立的地区阿布哈兹集结军队。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而言是强者,可在俄罗斯面前又是弱者。开始时,格鲁吉亚军队一度与俄军在茨欣瓦利的街道激战,声称击落多架俄罗斯战机,击毁多艘战舰,击毙至少60名俄罗斯特种部队士兵。综合俄格官方的说法,短短一天的双方交战就造成近2000人丧生,有三万多难民涌入俄罗斯。萨卡什维利8月9日命令在伊拉克的部队火速回国增援,签署全国进入“战争状态”法令,格鲁吉亚议会通过了这个法令并宣布为期半个月的戒严令。但是,格鲁吉亚很快就撑不住了。萨卡什维利宣布在南奥塞梯停火,还疏散了总统府和重要的政府机构以免遭到俄战机的空袭。10日,格鲁吉亚军队撤出茨欣瓦利,南奥塞梯武装力量在俄军的配合和支持下重新控制该市。同日,格鲁吉亚正式向俄罗斯提交了停火照会。1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结束“迫使格鲁吉亚当局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15日和16日,萨卡什维利和梅德韦杰夫先后在停火协议上签字。

俄罗斯为什么要对格鲁吉亚大动干戈?梅德韦杰夫说:格鲁吉亚进攻南奥塞梯造成大量平民和俄罗斯维和人员伤亡,俄罗斯出兵就是要制止由此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保护近半数拥有俄罗斯护照的南奥塞梯人和在那里维持和平的俄罗斯士兵的生命安全。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因素,因为南奥塞梯“脱格入俄”的意愿十分强烈,大多数南奥塞梯人有俄罗斯国籍,卢布是南奥塞梯境内通行货币,俄语是它的官方语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格鲁吉亚的“脱俄入欧”一直在刺激着俄罗斯。由于历史上长期属于被征服者,格鲁吉亚独立后一直要摆脱俄罗斯的阴影,比如,积极向西方靠拢,接受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甚至想退出独联体而谋求加入北约。由于格鲁吉亚地处俄罗斯的南大门,地缘政治非常重要,俄罗斯一直竭力阻止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其手段之一就是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问题牵制格鲁吉亚。今年4月,格鲁吉亚放出口风要加入北约,之后,俄格军事冲突明显增多。格鲁吉亚曾一再抗议俄罗斯的战机侵入领空和在阿布哈兹击落格鲁吉亚的无人侦察机。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警告说:“如果格方自认为加入北约可以平息冲突,这只能是幻想。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只能带来更多流血冲突。”

外套:俄美明争暗斗

格鲁吉亚军队进攻南奥塞梯时,反应最强列的是俄罗斯;等到俄罗斯进攻格鲁吉亚时,反应最强烈的则是美国。俄罗斯刚一动手,美国国务卿赖斯就发表声明,呼吁俄罗斯立即停止使用飞机和导弹袭击格鲁吉亚,把军队从格鲁吉亚领土撤出来,尊重格鲁吉亚的主权。8月13日,布什宣称“美国与经民主选举产生的格鲁吉亚政府站在一起”,支持格鲁吉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美国将派空军和海军向格鲁吉亚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与此同时,布什还警告说,俄罗斯若不立即停止“侵略”行为,它在G8成员国地位和加入WTO的前景都会受到损害。15日,赖斯来到第比利斯,公开身份是作为总统特使前来调停,可并没有穿梭在第比利斯和莫斯科之间,实际上是为了显示美国对格鲁吉亚的支持。有人甚至认为,格鲁吉亚这次之所以敢出兵南奥塞梯,敢同俄罗斯叫板,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在后面给它“壮胆”。

美国为什么要公开支持格鲁吉亚?布什说这些是为了反对俄罗斯威胁格鲁吉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萨卡什维利这个“民主政府”。其实,真正的目的是要把格鲁吉亚作为挤压俄罗斯的前沿。苏联解体之后,北约将原东欧的大多数国家扩了进来,之后,又接纳了原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近一两年又紧锣密鼓地拉拢俄罗斯身边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俄罗斯也采取了比较强硬的做法,除频繁地举行针对北约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恢复轰炸机的战略巡航之外,还利用各种手段,如中断或减少能源供应,扶持亲俄派等,来制衡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如果把这次南奥塞梯冲突简化一下,它实质上就是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北约又一回合的较量。

解套如同破解一团乱麻

这次南奥塞梯冲突就像一场武打戏,各种角色都走上舞台进行较量,但没有分出胜负。最先提出停火的是格鲁吉亚,但俄罗斯并不理会。联合国安理会虽然召开紧急会议,但因美俄立场尖锐对峙也没有通过任何决议。美国和北约都谴责俄罗斯动用武力,偏向格鲁吉亚,实际上是对格俄冲突火上浇油。不过,由于当事各方实力相差悬殊,还由于交战各方的主要目的又都在交战的背后,无论是格鲁吉亚还是俄罗斯都不想把事情弄大。最终,双方接受了法国总统萨科奇的调停。萨科奇不仅提出了停战协议的文本草案,而且带着它先后到第比利斯和莫斯科同萨卡什维利、梅德维杰夫和普京进行协商。萨科齐自己讲:“我们按照格方的要求,对文件进行了几处修改,随后又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通过电话进行了两次协商。我们把有关南奥塞梯地位的问题从文件中删除了。”最终形成了一份六项原则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将所有军队撤回其驻扎地、开通人道主义走廊、明确俄罗斯维和部队地位和确定国家稳定发展措施。最终,南奥塞梯“总统”科科伊特、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了字,俄罗斯军队随后从南奥塞梯和格鲁吉亚撤出。

原则协议签署了,可是导致冲突的难题似乎一个也没有解决。比如,南奥塞梯的“脱格入俄”问题免谈,再比如,格鲁吉亚的“脱俄入欧”问题也免谈。8月14日,格鲁吉亚议会全票通过了退出独联体的决议。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这次冲突之前的原点。

如何才能解开南奥塞梯矛盾与冲突的连环套?就像破解一团乱麻,必须从外层开始,也就是说必须先解决俄罗斯与美国的矛盾。只有美俄改变对抗局面,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关系才有可能好转;只有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改变对抗局面,南奥塞梯地位问题才能妥善解决。现在看来,美俄对抗的局面短期内几乎不可能改变,甚至时不时地还会加剧。因此,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还会冲突不断,南奥塞梯局面仍不会稳定。道理也不复杂,格鲁吉亚不过是美国手中挤压俄罗斯的一张牌,而南奥塞梯则是俄罗斯制衡格鲁吉亚的一张牌。南奥塞梯能否“脱格入俄”、格鲁吉亚能否“脱俄入欧”,都不取决于它们自己,而受制于美俄关系。但也应看到,在非传统安全和全球化的今天,美俄之间的合作大于冲突,尤其俄罗斯还是一个能源大国,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双方出于各自利益都会是“文斗”重于“武斗”,都会把冲突置于可控的范围。(来源:《世界知识》杂志 编辑:刘一川)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