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风波”的启示
[ 2008-07-16 09:21 ]

6月7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抗议示威者试图移动一辆警车。当日,韩国发生大规模抗议进口美国牛肉的示威游行。韩国总统李明博的7名高级秘书6日集体提交辞呈,以此表示为备受争议的美国牛肉进口问题承担责任。新华社/法新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目前,韩国持续两个月的“牛肉风波”逐步走向平息,一度十分紧张的国内政治危机也告一段落,但“牛肉风波”带来的启示却是深刻的。

启示一:没有体察民情,引发政治危机。今年4月,韩国与美国达成恢复进口美国牛肉的协议,这是李明博政府上台伊始为加强韩美关系,推动韩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而向美国献上的一份“厚礼”。然而,这一“礼物”不仅触发了20年来罕见的大规模示威活动,而且导致了内阁总辞职,李明博的支持率也大幅下降。“牛肉风波”之所以引发政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得民心。首先,韩国养牛户的利益被忽视,便宜的美国牛肉冲击韩国市场,严重影响韩国农民的生计。其次,没有高度认识食品安全与“国泰民安”的利害关系,抗议者认为政府进口美国牛肉是将国民健康置之度外。第三,韩美牛肉谈判暗箱操作,协议中没有对进口美国牛肉的牛龄进行限制,韩国人大有被政府“出卖了”的感觉。韩国民意调查显示,大约有75.5%的民众认为,李明博政府在执政中没有体现国民的意见。正如李明博向全民道歉中所言:“没有体察民情,没有认识到普通国民对疯牛病的担忧和对食品安全水平的高度要求。”

启示二:没有“瞻前顾后”,导致政策失误。韩国曾是美国牛肉出口的第三大市场。自2003年12月韩国以防止疯牛病为由停止进口美国牛肉以来,对待美国牛肉的态度成为衡量韩美关系的晴雨表之一。李明博就任总统后,首先向美国开放牛肉市场,是其奉行以美国为轴心的外交政策的体现。韩国政府原以为“以牛肉换协议”不仅可推动美国早日签署韩美自由贸易协议,还可加强韩美同盟关系,确保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政府不但缺乏应急的准备,而且不顾民众反对强力推进,致使民众抗议迅速升级,直至激起轩然大波。事实证明,不“瞻前顾后”就强力推行大部分民众反对的政策将事与愿违。“牛肉风波”的特殊性还在于韩美既是盟友,也有积怨,李明博政府的政策失误激发了部分民众积蓄已久的反美情绪,这也是韩国政府始料未及的。

启示三:要把握好经济自由化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的平衡。韩国在经济发展中,有一个鲜明的口号“身土不二”,这既是国民热爱国货的体现,也是一种极强的经济民族主义传统。从宏观上讲,韩国此次“牛肉风波”是传统的经济民族主义与全球自由贸易发展趋势之间的一次强烈碰撞和较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大势所趋,然而自由贸易谈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既有利益的共享,也有利益的让渡。韩国“牛肉风波”告诫人们,如果处理不好经济自由化与保护民族产业之间的关系,其后果是严重的。能否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已成为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来源:人民日报 徐宝康 编辑:刘一川)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