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北约已经从一个主要局限于西欧和北美的跨大西洋防御性军事集团,发展成为基于欧美、面向全球的安全与政治组织。

7月9日,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阿尔巴尼亚外交部长卢尔齐姆·巴沙(左)、克罗地亚外交和欧洲一体化部长戈尔丹·扬德罗科维奇(右)和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在签字仪式结束后出席记者招待会。北约各成员国代表当天在北约总部签署了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加入北约的议定书,从而使两国的入约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新华社记者徐金泉摄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产物北约却没有解散。北约成员国代表上周在布鲁塞尔签署了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加入北约的议定书。两国入约将是北约第一次吸纳西巴尔干地区国家入约,意义非同寻常。若不出意外,这两国将于明年正式加入北约组织。
随着冷战结束,作为北约对立面的华约随之解体,但是北约这个防御性的军事同盟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活跃。北约的活动范围已不再限于北约或其欧洲临近地区,而是来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包括中国的邻国阿富汗。
北约不断东扩的原因,是其使命的与时俱进。当下的北约已经从一个主要局限于西欧和北美的跨大西洋防御性军事集团,发展成为基于欧美、面向全球的安全与政治组织。
冷战结束之初,一些北约国家对美国继续留在北约发出非议,因为失去了原先来自苏联集团的威胁,它们自然也就不再需要美国的保护。相应地,若美国继续呆在欧洲,对于欧洲一体化将碍手碍脚,也会妨碍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推动。
自冷战结束以来,有两件大事促使北约取得新的生命力。第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南联盟处理与科索沃的关系。南联盟不属北约,但其内乱溢出,给了北约干涉的口实。由于联合国安理会当时无法对此做出决策,而欧盟缺乏独立处置地区内安全事务的能力,因此欧盟无法拒绝北约承担起针对南联盟采取的军事行动,北约因此实现了冷战后第一次的区外军事使命,事后还被联合国安理会事实上追认为合法行动。
第二次区外行动使命。实际上是冷战后北约的跨洲全球行动。“9·11”后,北约现有的26个成员国全部派出了军事人员来到阿富汗,组成了北约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这支“安援部队”首先是帮助北约盟主美国报复“9·11”事件的发起者,即“基地”与其庇护者塔利班政权,其次是执行联合国相关决议,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合法性。除了北约部队外,还有北约伙伴国甚至非伙伴国新西兰派兵助阵。
北约使命的扩大化与全球化,无非有两种后果。其一,成为国际安全的积极因素。在阿富汗,主要由北约部队组成的“安援部队”执行的是联合国使命,因此是增加了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资源。从本质上说,北约是防御性机构,任何成员受到入侵,其他盟国必须集体施援,而反对侵略的军事行动是被害方的正当权利,在法理上并不一定需要联合国授权。就此而言,北约在阿富汗反恐无可厚非,即使是北约跨区行动,但国际法没说反侵略不能追击到侵略国,更何况“基地”是个恐怖组织,而且塔利班是个被联合国否定的非法政府。
其二,北约除了集体防卫之后,现在又不断增添新的政治使命,譬如人道主义援助、国家重建等等,这就将显现北约与其他国家关系的隐患。这里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是北约去执行联合国确定的这些使命,还是北约自我定义问题然后凭武力去开展行动?北约不断吸收前华沙条约集团,并把新的扩大对象对准巴尔干地区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不可能使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继续安之若素。
北约的重塑,还直接影响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一体化的欧盟需要防务独立,这在科索沃事件后越发显得明显,当时就是由于欧盟缺乏有效并强大的独立防务能力,才使得北约得以发挥作用。令欧盟感到更为不安的,是美军一家执行了北约科索沃军事行动的八成,这迫使欧盟加速了欧洲共同防务和安全政策的出台。
欧洲国家在北约和欧洲独立防务之间的摇摆心思,美国看得明白。在可见的未来,欧洲防务整合还不会对美国在欧洲防务的主导权产生实质性挑战。明年将是北约成立六十周年,人们希望北约未来的任何行动将严格恪守国际法,真正维护国际安全。(来源:东方网-东方早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 编辑:刘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