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中“爱国”的分量
[ 2008-07-09 09:55 ]

7月1日,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在俄亥俄州的曾斯维尔发表讲话。 新华社/路透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7月4日美国独立日前夕,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从密苏里州开始,在中西部几个州进行“爱国主义演讲”之旅。每到大选年,“爱不爱美国”、“爱有多深”,政治人物总要面对这样的“拷问”。与以往大选年不同的是,奥巴马独特的种族背景,使“爱国”这一话题来得格外早。

从民主党内初选开始,对奥巴马是否“爱国”的质疑就如阴影挥之不去。“为什么不佩戴国旗别针?”“为什么在唱国歌时没把右手按在胸口以示效忠?”……这些都让保守派及传媒质疑奥巴马是否足够“美国”。到了民主、共和两党对垒阶段,“爱国”话题更加凸显。

因“不够爱国”而丢掉大选,民主党不乏前车之鉴。198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斯基,就是因在马萨诸塞州州长任上否决了一项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对国旗宣誓效忠的议案而惨败。同杜卡斯基相比,奥巴马的种族背景对他更为不利。奥巴马是混血儿,《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认为,仅仅因为一枚别针、一个手势,就质疑一位现任参议员的爱国之心,显然与他的黑人血统有关。对黑人爱国心存怀疑,这在美国有历史原因。直到上世纪40年代,那些在二战中浴血奋战的美军黑人士兵,在返回美国南方的故乡后,依然只能坐在公交车的后排座位上。许多白人因而担心,尽管黑人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已达半个世纪,但长期以来这种因不平等待遇而产生的怨恨使黑人对美国的爱始终半心半意。

时下,奥巴马希望通过“爱国主义演讲”告诉美国保守派选民,他对美国的爱毋庸置疑。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爱国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正视美国的政治现实。在为什么爱国及如何表达爱国问题上,美国社会存在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分歧。在保守派看来,美国和美国人是得到上帝祝福和庇护的国家和人民,承担着远比自身利益更加广泛的使命。这种天赋的使命感,使得他们对国家的爱不加选择。移民要适应这种文化,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爱国。在自由派眼里,爱国因民主、公正和法治等美国价值和理想而存在,爱国主义的意义在于超越过去,不断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9·11”事件后,爱国主义的保守一面在美国大行其道,其所蕴含的使命感和非白即黑的世界观使“爱不爱国”成为基本的“政治标准”,对此,奥巴马当然不能掉以轻心。

在当今情势下,对选民而言,谁爱国更深也许很抽象,谁能真正引领美国的未来才更重要。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也不乏要融合爱国主义的保守和自由两面的声音,认为两者相互需要,理想的爱国主义应是自豪而不盲目。这也许是美国社会关于爱国主义的思考由狂热趋于理性的表现。(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刘一川)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