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伊朗政治博弈互有攻守
[ 2008-06-26 09:20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欧盟部长级会议23日同意对伊朗实施进一步制裁,包括冻结伊朗金融机构资产、禁止与伊核计划相关人员进入欧盟或在欧盟开展商务活动等。新制裁措施旨在迫使伊朗接受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和德国达成的复谈新方案,暂停铀浓缩活动。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制裁措施对遏制伊朗核计划的作用有限。

欧盟挥出制裁“大棒”

根据新制裁方案,欧盟从24日开始关闭伊朗最大银行——伊朗国家银行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德国汉堡的办事处,另有15个伊朗企业和组织的资产也被冻结。此外,20名与伊朗核计划有关联的伊“资深专家”被禁止进入欧盟成员国,他们在欧洲的资产也将被冻结,其中包括伊朗原子能组织主要负责人阿加扎德和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贾法里。

为促使伊朗放弃核计划,欧盟一年前就开始对伊朗采取软硬兼施的“双轨”政策,即外交努力与制裁大棒双管齐下。本月14日,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将美、俄、中、法、英、德六国达成的要求伊暂停铀浓缩活动的复谈新方案递交给伊当局。在此之前,欧盟同时准备好了“大棒”。主张以强硬手段解决伊核问题的美国在9日举行的欧美峰会上向欧盟施压,并与之共同敲定新制裁方案。一旦伊朗拒绝接受新方案,欧盟就挥出“大棒”,迫其就范。到目前为止,伊朗还没有作出正式答复,但已明确表示不会停止铀浓缩活动。

伊朗如何接招拆招

欧盟制裁措施给伊朗政治加压的同时,也使伊朗在经济上面临更多困难。例如,冻结伊朗国家银行欧洲分支机构经营活动和资产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伊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这对于年通货膨胀率逾25%的伊朗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伊朗政府面临的国内压力将因此陡增。此外,欧盟步美国后尘对伊朗银行实施制裁,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外国企业对伊朗的投资计划,给伊朗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损害。

然而,欧盟的制裁措施在短期内不会对伊朗经济造成剧烈冲击和全局影响。伊朗国内工业结构较为完整,实力相对雄厚,而作为经济支柱的能源产业也没有直接受到制裁。在世界油价高涨之际,伊朗巨额的石油出口收入也会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此外,为了减少对欧美国家的依赖,伊朗近年来也采取措施,加强与欧美西方国家以外地区的经济合作。

面对政治、经济双重压力,伊朗不为所动,坚持继续发展其核计划的立场。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侯赛尼24日谴责欧盟制裁措施,称此举是“非法和自相矛盾的”。在各方正在对相关方案进行研究的时候,这种举措不会对伊朗核计划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为通过外交渠道解决伊朗核问题创造良好氛围。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表态传递的信息是,伊朗一方面顶住了欧盟制裁压力,没有在暂停铀浓缩活动等关键问题上让步,另一方面表明自身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的姿态。伊朗指责欧盟破坏和平解决问题的气氛是为了抢占一个“政治高地”,在下一轮博弈中争取更多利益。

政治博弈互有攻守

欧盟制裁措施使伊朗核问题有关各方政治博弈再次显现出互有攻守的态势。

分析人士认为,首先伊朗不会轻易屈服于欧美的强硬立场。2006年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已在伊核问题上对伊朗实施了3轮制裁,但它始终没有在铀浓缩这个“原则”问题上作出实质性让步。伊朗对于制裁有心理准备和应对经验,此次冻结其金融机构资产的制裁措施,对它来说并不新鲜。

此外,新制裁措施出台之时,伊朗仍在“仔细研究”美、俄、中、英、法、德六国关于伊核问题复谈的新方案,等待六国对其提出的一揽子建议作出积极回应。因此伊朗可以此为由采取“逆反”态度,拒绝与国际社会合作。

另一方面,尽管制裁方案具有一定的压迫性和强硬度,但并不意味着欧盟将伊核问题谈判的大门锁死。欧盟表示,如果双方都能展现诚意、克制甚至退让,最终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仍不无希望。

观察家指出,欧盟新一轮制裁尽管对伊朗有所影响,但仍未触动其核心经济利益,因此伊朗至今也没有作出过激反应,仍是按照既定方针与有关国家进行外交周旋,希望在这场外交博弈中争取将本国利益最大化。(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一川)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