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黎巴嫩国民议会5月25日如期举行,选举苏莱曼为新一任总统,结束了总统席位半年的空缺。如不出现意外,以此为标志,历时18个月的黎巴嫩政治危机得以缓解,但对立两派间的矛盾和分歧并未解决。
黎巴嫩政府宣布收回针对真主党并引发暴力冲突的两项决定后,造成重大伤亡的暴力冲突随即停止。黎多数派和以真主
党为主体的反对派在阿拉伯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本月中旬在多哈举行全国对话会议并达成协议。协议内容是:(一)召开国民议会,选举武装部队司令苏莱曼为总统,这是多数派的主张;(二)成立联合委员会为2009年议会选举修改选举法,这是真主党的要求;(三)组成新的民族团结政府,多数派和反对派分别拥有16和11个部长席位,总统可另任命3名部长,这满足了反对派一直要求拥有不少于三分之一部长席位,从而可以否决政府作出的决定的要求;(四)多数派要求解除各派别武装,真主党拒绝,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协议规定禁止在解决内部冲突矛盾时使用武器。上月21日,真主党停止在首都市中心长达18个月的静坐示威。
黎两大派矛盾在国内范围属权力之争。真主党力量不断壮大,要求拥有与其力量相对应的更大权力;而多数派当然不愿与它分权。多哈协议是双方妥协的产物,但真主党似得分更多。今后,在政府的组建上,在选举法的修订上,在2009年大选上,两派还少不了争斗。而扩大到地区范围来看,美国、欧盟、以色列无法容忍伊朗支持的真主党力量不断增强。在这次黎冲突期间,它们多次强调必须解除真主党武装。它们打击真主党旨在削弱和孤立伊朗。然而,黎多数派武装,以及政府军均无力解除真主党武装。以色列2006年侵黎旨在消灭真主党武装,结果是无功而返。打击直至消灭真主党是美、以既定目标,不会放弃。而伊朗为应对美国的打压并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仍会继续支持黎真主党。美、伊间的博弈决定了黎政局难以真正走向稳定。(来源:解放日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安惠侯 编辑:刘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