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
[ 2008-05-16 10:39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中国的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复杂化。

当前中国的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不存在大规模外敌入侵的现实危险。但是,中国的安全环境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

作为一个尚未最终统一的国家,中国的反独促统任务艰巨。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坚决反对和制止“台湾法理独立”活动,是中国国家安全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发展中的安全问题相对突出。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史无前例,经济社会转型速度之快、涉及之广、问题之复杂世所罕见。市场经济还不完善,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对边境地区安全威胁日益明显。以军事、政治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公共生态安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不断上升。

为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它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国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人民解放军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到21世纪中叶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军队的战略目标。

第二,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国家利益全局,人民解放军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等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这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第三,提高联合作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适应现代战争体系对体系对抗的要求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人民解放军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提高军队威慑和实战能力,以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第四,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人民解放军实施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战略,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人民解放军坚持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实现军队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第五,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依靠人民群众建设和巩固国防,是中国的真正优势和力量所在。面对现代战争的新变化,中国坚持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高度重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健全统一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创造现代条件下适合人民群众参战的新战法,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第六、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人民解放军贯彻国家和平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营造互信互利的军事安全环境,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2002年以来,中国共与11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举行18次联合军事演习。1990年以来,中国已参加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军事人员9000多人次,有8名维和军事人员在执行任务中牺牲。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提供维和兵力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有1700名维和官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国军队还派员参加印度洋海啸以及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的地震等国际求援行动。(军事科学院 陈舟 编辑:刘一川)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