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5日,韩国第17届总统李明博在韩国首都首尔国会大厦前宣誓就职。新华社/路透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韩国新总统李明博2月25日的就职典礼透出了东亚形势可能出现变化的新迹象。日本首相福田成为李明博就任后便与之会谈的第一个外国领导人,从历史问题到贸易谈判双方达成了近年来少有的共识。乐观的情绪在两国扩散,出现了“韩日关系进入新时代”的高调,美国《华尔街日报》甚至进一步提出美日韩“三边主义时代到来”。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应冷静看待这股热潮,韩国新政府伊始可能将面临一个外交上的“混乱期”,之后会逐渐调整。对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专家认为韩国已经不可能疏远。
韩日关系迎来“新时代”
“在细雪纷飞的首尔总统府,韩国新总统李明博刚就任便与福田康夫展开了会谈。在场的人员感到,这次会谈给在前首相小泉与前总统卢武铉之间冷却的两国关系,带来了揭开日韩关系新时代序幕的感觉。”日本《朝日新闻》用这样一段话描写了李明博与福田康夫25日的会谈。福田偕夫人高调参加李明博的就职典礼,一出发就被日本媒体跟踪采访,福田与李明博亲切握手的镜头两天来在日本电视屏幕上频频出现。
多家日本媒体的报道使用了“新时代”一词。《读卖新闻》26日刊登题为“福田、李明博翘首新时代”的报道称,会谈中,福田说愿意与李明博总统合作建立一个日韩关系的新时代。李明博回应说,日韩会谈将在国际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重启两国互访的第一步,李明博答应4月中旬访日,福田承诺将在秋天访韩。福田还邀请李明博参加将于日本举行的八国峰会。在题为“为强化日韩新时代关系而努力”的文章中,《产经体育》称,“李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要强化韩美战略同盟的同时,还按照日本、中国、俄罗斯、中亚的顺序强调,也要加强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产经新闻》则联系5年前卢武铉与小泉的会谈,刊登题为“这次该要‘摆脱过去’了吧!”的报道,意指上次卢武铉也表示“不谈历史”,但并未实现,特别提到韩国一直对日本有悲情,总批判日本。在报道中,日本多家媒体用“实利”、“实用主义”等形容李明博的性格、态度及政策,包含了今后可能会随情况变化而调整的意思。
西方多家媒体注意到了日韩关系中近年来少有的这一幕。意大利亚洲新闻网称,“首尔的新总统以展开对日关系开始了新统治”。报道还说,新上任的李明博希望改善与日本的关系,“彻底翻转了韩国过去15年的政治诉求”。
“新总统的第一个客人是日本领导人”。韩国《中央日报》以这个标题突出了韩日首脑会谈的意义,文章特意提到,李明博1941年出生在日本大阪,报道还刊登了李明博与福田握手的照片。《朝鲜日报》称,李明博到达青瓦台仅40分钟就举行了韩日首脑会谈,标志着近几年来因独岛(日本称竹岛)和历史问题而疏远的韩日两国恢复了关系。报道称,双方会谈内容广泛,包括建立旨在促进两国间投资与加强经济合作的民间协会,恢复两国经济部长会议,决定为解决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谈中建立密切合作机制,并在气候、环境、能源等领域扩大合作。
福田康夫抵达韩国后特意去了清溪川,而改造清溪川是李明博在任首尔市长期间的最大政绩,《中央日报》27日称,从政治上看这是对李明博总统的最高敬意。韩国媒体称,与福田会谈是李明博亲自指定的,可能是为强调两国关系恢复的象征意义而安排的。
美日韩三边主义时代来临?
韩国媒体称,李明博努力不刺激俄罗斯和中国,在25日的演讲中略去了他反复保证的加强韩日美关系的内容,他也没有提加强韩美联盟———他标志性的政策许诺之一。不过,美国各界还是表现出了巨大热情。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5日刊登题为“韩国的新黎明”的文章称,在5年的统治期间,前总统卢武铉是失败的,没有扮演好在盟友与朝鲜之间的调停者角色。幸运的是,选民选择了李明博。美国之音刊登了李明博与赖斯握手、满面笑容的照片,标题是“韩国总统保证改善对美关系”。《星条旗报》认为,李明博就职“为韩美联盟的复兴打开大门”。
《华尔街日报》从李明博就任看到了机会,27日刊登题为“三边主义时代到来”的文章称,作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最重要盟友,日韩政治紧张关系的缓和,可以为新的美日韩三边安全伙伴关系铺平道路。过去60年来,美国赖以支撑东亚稳定的是一种与日本、菲律宾、韩国等双边结盟的“轴辐式”系统。与在欧洲不同,多边机制在亚洲行不通,因为美国的许多盟友彼此猜疑。可喜的是,猜疑开始趋于缓和。李明博主动向东京表示“韩日不要被过去束缚”,福田也呼吁两国关系进入“新时代”。这种努力的关键是旨在为三边关系提供高层指导的部长级“三边安全委员会”。在获得领导人首肯下,三国国防部的工作小组可以制定一份包括安全、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共同战略议程。
加强美日韩三边关系的声音在日韩都有。《读卖新闻》26日发表题为“李总统就任是重建日美韩联合的良机”的评论文章,认为李明博就任后立刻与福田、赖斯会谈,是为了显示他今后重视与日、美关系的姿态。文章认为,为解决朝核等重要问题,重建日美韩三国联合非常重要。“韩国网”报道称,李明博强调加强半个世纪的美韩盟友关系的迫切性,修补与东京的关系,预示着活跃的韩美日三边关系时代的到来。据报道,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在首尔表示,韩国、日本与美国可能恢复在正式六方会谈之前的三国会谈,这种会谈由于之前的政府“相处不和睦”而停止,希尔说,“看起来目前有这么做的政治意愿”。
柏油路,砂石路还是泥水路?
“改善韩日关系一巴掌拍不响日本需付出努力。”韩国《朝鲜日报》26日的这篇报道表明,韩日关系真正改善并非易事。报道称,诚然卢武铉政府的对日强硬政策确实有一种针对“国内”之嫌,但严格地说,过去5年韩日矛盾的根本原因来自日本。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主张对独岛的领土主权、歪曲历史教科书、否认强征慰安妇等一系列举动成为了韩日关系变冷的直接原因。尽管如此,在日本见到的人没一个站出来承认“是因为自己”。他们的主张顶多是稀里糊涂的“共同责任论”。在经团连经济宣传中心主办的研讨会上,一名日本前外交官问韩国记者,“李明博政府时代,韩日关系会走什么样的路,是柏油路还是砂石路、泥水路?”《朝鲜日报》的文章称,“我们的回答只有一句,那就是‘在于日本将修什么样的路’。”
《中央日报》27日发表专栏文章称,韩国外交官在一点上是异口同声的:即使换了政权,韩日关系也不是就能自然得到改善。需要悉心寻找卢武铉-小泉和卢武铉-安倍政权间两国关系变得险恶的原因。是日本首先一直固守参拜靖国神社,挑起独岛主权纷争的。韩日自由贸易谈判破裂的原因也在日本。因此,如果只是相信“强硬总统下台,一切都可以同新总统达成谅解”的做法,同将韩日关系恶化的责任完全推给卢武铉的做法没有两样。
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认为,日韩关系改善的背景很复杂,既有李明博的个人偏好及韩国自身的变化,也跟东亚形势变化密切相关。今天东亚的局势与前两年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动,六方会谈、中日融冰、中美协调等都在使东亚朝着稳定方向发展,日韩关系改善正是这个潮流中的一个部分。庚欣认为,韩日矛盾由来已久,即使可以搁置历史问题,领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等诸多现实问题都很难回避。韩日政府高层的调整只会解决破冰问题,两国民众的感情“融冰”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双方在联合国改革、东亚合作等多边场合的矛盾也不会一下烟消云散。
中国不可能被疏远
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今年2月曾刊文称,随着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赶上韩国,韩国越来越把中国视为经济威胁。在此背景下,韩国与美国新的安全结盟可以作为韩国的一种对冲以及与中国加深经济政治接触的平台,而韩国单独与中国交往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中央日报》27日还推出了题为“中国对李明博的外交政策感到不安”的报道。
韩国仁川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教授李镐铁表示,韩国对中国不是没警惕心理。特别是同韩国经济发展战略有关的、需要和中国竞争的领域里,“中国竞争论”有相当说服力。不过,他认为,李明博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绝非基于中国竞争论展开的。恢复卢武铉政府破坏的韩美关系和韩日关系是李明博政府外交政策变化的最大原因。
韩国国会图书馆的苏俊燮博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韩国现在已不是弱国,不用担心和着急。最好推行等距离外交政策,而不需要一边倒。”苏俊燮称,“中韩关系现在交流的基础是地缘政治关系、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韩国经济相对发达,是这些客观因素促成韩中关系过去10年迅速发展。此外,金大中和卢武铉相对进步,重视美国,也重视中国。韩国的传统外交主流路线是以美国为主。李明博可能坚持回到以美日为中心的外交路线上来,所以韩国外交路线会有变化。从短期来说,外交上可能有一个过渡性的混乱期,因为需要重新评价对朝政策和对华政策等,所以可能发生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和冲突。但从长期来说,中韩关系不会变得那么疏远,中韩在经济和政治上都要接近。”
韩国统一研究院东北亚室研究员崔春钦博士在邮件采访中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韩国人一般认为,在中日关系好转的情况下,韩日改善关系是妥当的。李明博政府认为,卢武铉政府推行的‘东北亚均衡论’反而使韩国的战略空间缩小了。因此,认为通过强化韩美同盟,韩国可以维持回旋的战略空间。韩国政府推进韩美同盟的强化不是为了牵制中国,不过是恢复此前疏远的韩美关系,在国际社会中行使同国力相称的行动。”在采访中,苏俊燮还强调,“中国方面也需要积极在韩国培养中国通,韩国需要真正的中国通。不然,在韩国外交部里,不仅现在没有中国通,将来也是问题。中国需要考虑这种状况。”
韩国新闻网站pressian刊登的专家文章则持另一种观点。文章认为,中国的现实主义外交传统更加重视对本国现实国家利益的影响,而不是对方的理念和价值,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对韩国新政府会采取相同的态度。(来源:环球时报 驻韩日特约记者詹德斌 孙秀萍 乔生 环球时报记者 张伊珠 汪北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