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对话,不打不成交
[ 2007-12-18 15:24 ]

12月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闭幕。这是闭幕会议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与双方主要与会人员合影。(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2月13日在河北香河落下帷幕。世界媒体大量报道了双方的争吵,但到头来却发现中美越来越像是“不打不成交”,以往“低调”的中国官员本次表现得相当坦率。12月1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德铭在谈到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时说,人民币汇率升得“已经够快了”,中国人更关心的是“美元疲弱对世界经济的拖累”。这一说法得到各国媒体甚至美国媒体的赞许,认为说得很有新意。有学者指出,此次战略对话显示中美间已经能够容忍“面对面的争吵”,这是两国关系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此次对话最终达成了多项具体协议,美国财长保尔森称对话是“建设性”的,中国副总理吴仪则称对话“圆满成功”。

坦诚深入,互利双赢

经过一天半的紧张会议,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12月13日结束。中午12点,吴仪副总理和保尔森财长率双方代表团会见了记者。吴仪依旧以一句“Lady first”当仁不让地先行发言,而与11日初见美国代表团时的“火星四溅”不同,她第一句话就说,“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了圆满成功”。

吴仪介绍说,中美两国在众多议题上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些“互利双赢”的成果。她说,第三次对话的重要特点在于中美双方超越了“对短期经贸热点问题的简单关注”,从“战略高度”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进行了“综合思考”。她说,这种态度和讨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飞跃。

保尔森的开场白同样引人注目:“即将退休的我的同事吴仪是中国人民一位非常出色的代表。”接着,他说,战略经济对话开展一年多来,中美之间彼此有更好的认识,因此,“讨论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他高度评价说,“最近几个月中美双方取得的成就是指导未来双方战略经济对话和开展合作的模式与榜样”。

上午会议闭幕后,中美发布《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合情况说明》,显示对话达成了多项成果,内容涉及八大领域。其中,在外界特别关注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上,中美双方承诺扩大对话和信息共享。引人关注的还有允许外商投资公司发行人民币A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国经济专家王立认为,这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中国关心的问题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例如在中国关心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问题上,中美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虽然还需要在今后更具体地落实,但是宏观上美国愿意对中国在民用高科技产品出口上放宽松。再比如,开放美国成为中国旅游者目的地也是一个成功。他还说,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有些议题,比如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属于出现了问题再来谈,解决问题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有些问题,比如人民币汇率问题,则需要相互体谅,不是美施压和谈判就能立即解决的。王立说,在谈判中是谁占主动权谁就能赢,在汇率问题上,中国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以保护中国经济不受汇率大幅度快速波动的影响。

中方尝试“华盛顿式政治手法”

12月13日,西方媒体也继续关注中国在此次战略经济对话中争取主动权的现象。当天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在经济问题上,多年来一直是美国批评中国。但昨天,北京做出反击,就美元疲弱、美国最近降息和次贷危机对全球的严重影响向美国提出了警告:“即将担任商务部部长的陈德铭指出,美元贬值推高了进口资源的成本,是一种不稳定因素。”陈德铭表示,他并不反对人民币升值,但他认为,在中国各企业和银行正在适应更灵活汇率机制的时候,人民币不应该“过快”升值。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则指出,中国央行正在密切关注美国降息的影响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华盛顿邮报》13日的头版文章标题是“中国官员尝试华盛顿式的政治手法”。文章说,“中国即将任命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拒绝让人民币迅速升值的观点本身并不新颖,但解释的手法和方式却很独特,面对美国的对手他采用了“反证”手法。文章说,在前两次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代表团都保持低调,通过政府媒体来发表意见。而随着中国日益受到食品安全的指责,情况改变了。“中国认为他们不被理解。”文章认为从此次战略对话中,可以明显看到中国试图压美国一头的努力。除了陈德铭和周小川的例子,《华盛顿邮报》还举了一个例子,“当美国官员说中国在保证出口产品安全方面还有很长路要走,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马上回击说,他们发现一些广遭批评的玩具安全问题属于设计错误,发源地在美国”。

据报道,保尔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觉得中国官员的反应“有点儿反常”,同时认为中国官员“愿意表态”反映了两国互信的增强。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的报道也说,有美国报章评论指出,吴仪的发言表明,中国在本轮战略经济对话中采取更具对抗性的立场,试图将对话主题从人民币汇率及其他围绕中国的问题,转移到美国正在上涨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中国部长级官员逐个介绍对话会的情况,也反映出中国官员开始意识到公开对媒体说明中国的立场,“掌握舆论话语权的价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