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以自强息浮议
[ 2007-09-27 10:5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近一个时期,一些国家的媒体的恶意炒作和“妖魔化”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影响了中国出口产品的信誉,给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损失。

不久前,美国美泰公司召回大量中国制造的玩具,引起国际关注。日前,美泰公司全球业务行政副总裁迪汤姆在会见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时,就美泰公司设计缺陷对“中国制造”和有关厂商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

对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才能分清责任,罚以当罪。不论具体是非责任,把棍子全打在“中国制造”上,是一种极不公正的做法。在美泰玩具召回风波中,美泰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中国方面提供不合格油漆的企业也受到处罚。双方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都采取了负责态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把商业问题“政治化”、“妖魔化”,则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中国现有200多个产品在世界上销量第一。中国产品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就是因为物美价廉,质量过硬。在某种意义上,消费者的口碑是最好的检测。

据中国农业部的报告,中国出口美国的农产品的产品合格率为99.1%,出口日本和欧洲的产品合格率为99.8%。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检测,中国农产品的合格率高于其进口产品的平均合格率,高于美国和欧洲的产品合格率。

“中国制造”的兴起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全球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是贸易更为自由化的结果。在这种意义上,“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伤害“中国制造”,也会伤害世界许多国家的消费者和企业。在对中国产品进行以偏概全的非议背后,是一些国家中正在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这种情绪是狭隘的,也是有害的。最近,美国1000多名经济学家联合签名,强烈要求美国国会议员遵循自由贸易精神,抵制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他们认为,中美贸易的高速增长对两国而言,“都意味着更多可以支付得起的商品,更高的生产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这种理性之声,在西方媒体上也开始增多。

产品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对产品的标准要求也是一种提升的过程。中国需要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品质,同时提升企业成长的国内商业环境,让企业在一种规范严格的商业环境中产生提升产品品质的原动力。国务院最近召开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这次整治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中国古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人格形态也应是中国的企业文化人格。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是消除一切外界非议浮议的基础,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来源:人民日报 黄晴)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