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战争到石油政治
[ 2007-09-19 14:0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新书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不仅是因为格老的“江湖地位”,更是因为他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布什政府发动伊战的根本原因———石油。

这话出自格林斯潘之口,确实让布什政府感到有些尴尬。虽然布什一再否认伊战有经济企图,但一些经济学家却坚信:布什倒萨,意在石油。只不过,此前还很少有像格老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如此“开门见山”,而他本人也是一反昔日在美联储的含蓄。

其实,早在布什就职初期,2001年4月的白宫内阁会议就已做出这样的决议:“由于伊拉克对石油市场可能有不安定的影响,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风险,因而军事干预是必须的。”而布什同样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他的黑名单上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他曾经与俄罗斯的拥抱、驻军阿富汗、进军中亚,很重要的出发点便是石油和天然气。对此,在伊战之前,美国的《民族》杂志便已直指布什命门:“对伊拉克战争是以士兵和国民的生命、鲜血为担保的石油战争。”

对于格林斯潘的感慨,美国历史学家给予了对美国人有切身之痛的补充: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一个动因,就是1941年7月26日,美国、英国与荷兰决定减少对日的90%的石油供应。而整部伊拉克的现代史,则更是沾满了石油争夺的血泪和污渍。

除去历史背景和现实要求,从个人政治的角度看,布什政府与能源业的密切联系也注定了这届政府对伊战充满热情。布什总统从小就浸泡在得克萨斯州石油勘探文化的氛围中,本人也曾开过石油公司;副总统切尼在进白宫前是哈利伯顿石油公司的CEO;其他一些实力派人物,如赖斯、来自安然公司的前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前商务部长埃文斯等都具有深厚的能源背景,也代表着能源集团的利益,这使得布什政府在考虑国际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含有较多能源色彩。

而在美军占领巴格达之后,这种高层领导人与能源公司藕断丝连的关系仍然发挥着作用。与切尼关系密切的哈利伯顿石油公司在战后重建中不仅充满商机,且“新闻”不断;而今,与布什关系密切的亨特石油公司(老板是布什的密友)更是与库尔德地区政府签署了一项油气勘探的产量分成协议,并且对伊拉克局势的发展产生了微妙但却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石油天然气法》久拖不决的情况下,7月24日伊国民议会通过了《石油提炼投资法》,对外国投资者抛出了“橄榄枝”。没过多久,8月7日,库尔德地方政府就颁布了一项区域石油法,规定它有权管理其领域内的石油财富。在新闻发布会上,库尔德领导人巴尔扎尼兴致勃勃地说,“在伊拉克的历史上,这是我们首次对在宪法框架中我们的自然资源拥有发言权”,并称之为一个“历史性时刻”。

而库尔德人的行动也果然迅速,在伊拉克中央政府还在讨论如何充分利用世界排名第三的原油储量(1150亿桶)时,库尔德地方政府已经与美国石油公司搭上了线,并表示要将收入根据伊拉克宪法和库尔德地区新油气法进行合理分配。

而对于伊拉克政府来说,其9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业,如果不能对石油资源有效开发,并合理分配收入,伊拉克的重建将会缺失一个极为关键的力量。而并非巧合的是,在库尔德地方政府与亨特公司签约后,伊拉克政府官员便透露说,石油法修订案谈判已陷入僵局,而其中的关键是,在对石油的收入分配以及油田控制权归属等问题上,什叶派和逊尼派的谈判代表与库尔德地区谈判代表不能达成共识。

一个人的糖块对另一个人可能就是毒药。亨特公司们可能会很开心与库尔德人签约,并会继续坚定不移地为布什的伊拉克战争叫好,但问题是,布什希望改变伊拉克现状的努力却可能面临新的挑战。对伊拉克政府来说,无论是推进《石油天然气法》的通过,还是更有效地掌控石油资源,其中都绕不开库尔德因素,而如果中央政府与库尔德地方政府在这一系列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甚至因此助长离心倾向,伊拉克的前途将更加黯淡。

而布什总统在为老朋友高兴的同时,可能也会暗暗担心,库尔德问题、石油生产问题、伊拉克政府的威信问题,这几个伊拉克重建的关键问题,都将因此而变得复杂起来,“体面地离开”也将显得日益艰难。

(来源:北京青年报 张国庆)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