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项女士的身份证号码与另外一人重号,公安机关将其号码变更,另一人保留原号。于是项女士用原号办的医保、公积金等重要账户,月缴金都打入了那个同号身份证的他人名下。项女士遂将该市上城区公安分局告上法庭,要求判定撤销派出所的“纠错通知书”。
打官司虽是首例,身份证重号错号的现象并不鲜见。笔者一朋友当年就因为重号无法考驾照。据专家估计,全国身份证重号者应有10万人之多,而错号者不下100万人,“这是依据1/1000的错误率得来的”。
1/1000的错误率,对于关切当事人一生的重要数字而言,实在有点高。不过写错了还能忍,随意处置的做法让人难以接受。
央视7月报道,王大勇是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一名13岁小学生,户口本上却写着“丧偶”,原来是公安局户籍科在落户时打错了。可王父去派出所说理时,对方反而怪王家小题大做:“这种情况全县多了,有的有户口,可人没了;有的男女弄错了;有的妈和闺女一个岁数……”
新快报8月4日报道,由于街道退管办未能及时上传黄老太的“生存证明”,75岁的黄老太为了养老金不得不到街道开具“未死亡证明”,并奔走于社保中心等五个职能部门,最后养老金还是没有着落。
知错不改或根本不认,属于小S所说的“铁齿不认账”,难听点就是“耍混”。如此作派,不知道这些职能部门的服务性、执法部门的公正性如何而来。为了维护权益,也许更多是为了获得一份尊重和歉意,项女士拿起了法律武器。希望审判能够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不然那么多重号错号、笔误失误,都打官司得消耗多少公共资源和纳税人的金钱啊?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姚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