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执政党在国会中的“数量优势”
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安倍内阁在众参两院强行通过了“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和为修宪做准备的“国民投票法案”,同时把防卫厅升格为防务省,把“海外派兵”作为自卫队的主要任务。安倍取得的这些“政绩”皆为战后62年间历届内阁均未能实现的重大突破,然而,急于取得政绩的“成就感”促使安倍滥用执政党在国会中的数量优势,一而再、再而三地采取“强行通过”的霸道方式。面对这种“没有刹车的政治”,在野党忍无可忍,在参议院的委员会上居然大打出手,将“文斗”变成了“武斗”。尽管如此,国民当中很多人反而将同情给予了在野党方面,媒体、舆论界也对安倍屡屡行使“多数霸道”的做法感到不安和警觉,怀疑时时卖弄其“权贵家谱”、只认外祖父(即曾在战争期间担任大臣的岸信介,值得一提的是,安倍即使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场合,也不失时机地向布什总统“显摆”其外祖父与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合影)不认亲祖父(曾反对日本对外战争)、国家主义色彩浓厚的安倍首相“摆脱战前”是否有“回归战前”的复古味道。
对自己的形象和口才过于自信
安倍及其谋士认为,安倍与最大在野党代表小泽一郎相比,不仅占有年龄优势,而且占有形象和口才优势(安倍的口才其实不佳,但至少胜过小泽)。因此,安倍在选举期间大力推动“党首辩论”,自信地要求选民“在我和小泽之间,谁更适合当首相”的问题上表态。外务大臣麻生则在一旁助威说:“比一比安倍与小泽两人的面孔,哪张面孔对女性更有魅力,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然而,在这次选举中,选民没有选择面孔而是选择了头脑,反映了小泉式的“剧场政治”不再灵验。
日本各界把美国式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的模式作为政治改革的榜样。在此次选举中,人们把很多选票投给了民主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期待日本能形成真正的两党制,防止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没有刹车的政治”将日本引向危险的道路。
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在批评安倍政治时使用了两个词:“国家主义”和“权力主义”。安倍模仿前首相小泉,无视日本宪法规定的政治制度,也想成为“大总统型的首相”,增加首相辅佐官,促使首相官邸“白宫化”,力图改变官厅之间的分权传统(即总理大臣与其他大臣之间是平级关系而不是上下关系),建立首相官邸主导的政府体制。然而,安倍设置和任命的首相辅佐官不但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反而引起了不必要的行政权力矛盾。
外交问题在这次参议院选举中未成为重要“争点”。但安倍首相在慰安妇问题上出尔反尔的表态成为激起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案、要求日本在“强征慰安妇”问题上正式承认和道歉的重要原因。在朝核问题上,将“绑架问题”放在对朝外交首要位置的安倍又一次遭遇了美国的“越顶外交”(不理会安倍的强硬政策、越过日本与朝鲜直接谈判解决核问题)。对华外交方面,安倍致力于改善对华关系的政策得到了日本国内政界、经济界和舆论界的支持,但与此同时,安倍继续强化同美国的军事合作,明显具有剑指中国的倾向,同时又推动建立日美澳印“四国价值观联盟”以牵制中国,这反映了其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政策的内在矛盾。
总之,从这次选举的选情看,安倍应该反省的正是他“改造国家”和建立“新的国家”的“治国基本方针”。(来源:世界知识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