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申请提价的“政策后门”
[ 2007-07-09 16:1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我国成品油价格难得地下调6个月后,在国际油价的催逼下,国内石油巨头们已经在推动新一轮的成品油涨价。据内部人士透露,他们申请将汽油价格每吨上调200元以上。(7月8日《中国经营报》)

需要价格上涨时,拿出的依据是与国际接轨;价格应该下跌而不下跌时,拿出的依据是中国国情——所谓“跟涨不跟跌”,中国消费者本已见怪不怪了。

值得注意的,倒是石油巨头们的提价申请。知晓成品油涨价申报环节的权威人士透露,每次涨价过程中,发改委和所属价格司都不会主动调整,而需要企业提出申请,然后依据申请开会研究决定涨与不涨。那我们不得不怀疑:石油巨头肯定也不会主动申请降价,而普通民众又不知道如何申请,由此造成的“申请人缺失”是不是成品油价格“跟涨不跟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尤其是,有关部门在收到石油巨头的提价申请后,以“开会研究”的方式决定涨与不涨,非常值得商榷。成品油价格事关民众切身利益,把对公正的所有希冀都交给少数官员的道德和良知,结果能否靠得住?对石油巨头而言,通过行政手段提价肯定是一个最佳方案;但是对消费者而言,通过这种自己不在场的研究会议决定油价调整,则显失公平。

这样一来,应该降价的时候,由于“申请人缺失”,于是反应迟钝乃至无反应;而石油巨头申请提价的时候,又由于消费者不知情造成“质疑人缺失”。对石油巨头而言,这无异于给他们留了一条“政策性后门”——借此,他们能和决策者保持更亲密的联系,而作为埋单方的消费者却只能始终蒙在鼓里。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舒圣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