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官员为何敢不执行中央政策
[ 2007-05-29 09:5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两免一补”政策在这里遇上“红灯”,贫困县部分农民“卖血供学” ——日前,新华社记者在河北省怀安县采访发现,这个县部分农村中小学仍在收取各种费用,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的“死角”,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甚至存在着农民家长靠卖血来支付孩子上学费用的现象。(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两免一补”是中央的善政。然而在河北省怀安县的部分农村学校,中央“两免一补”政策干脆就根本没有得到执行。当地一些学校的态度是,中央是中央的,而学费、书费以及其他费仍是我行我素、照收不误;对于国家针对贫困生的补助,他们来者不拒,或装进私囊,或因利益瓜葛给了那些假贫困家庭。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这就是当下真实的基层!怀安县是中央“两免一补”政策在基层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央其他惠民政策在落实中变形走样的一个缩影。而这个缩影令人悲哀!

而更令人悲哀的是,这一真实情况不是基层官员发现的,而是记者发现的。中央“两免一补”政策的监督落实,在政策出台之初,肯定有相关部门负责执行和落实。而且,作为政策的监督者,他们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来督促和检查。而记者,很多地方视他们为“洪水猛兽”、生怕见不得人事情被曝光,往往会选择躲避和阻挡。然而,就是在调查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记者还是发现了基层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而负有监管职责的官员却一无所知——是真看不到,还是根本就熟视无睹呢?

老百姓不满的问题,能够引起记者的注意,却引不起官员的注意,除了一些官员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某些官员与基层的这些现实状况存在利益瓜葛,他们本身就是基层不合理现状的受益者,自然成为欺骗上级的参与者。在怀安县上王庄,五户享受国家补助的假贫困家庭中,有一个人的弟弟是教师,和学校熟;有一个家长的哥哥在县政府机关上班,有“门路”。因为是教师,和学校熟,就能取得贫困生资格;因为在县政府机关上班,也能获得贫困补助。当然,有利益驱动并不等于敢付诸行动。只有当村民不能对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基层政府官员产生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时,村民的不满和意见就成了无足轻重,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

中央的惠民政策有没有落到实处,最有发言权的是广大应该得到实惠的群众。把评价、监督各级官员的权力真正交给群众,官员们就会处于无所不在的群众监督之下,那还有谁敢不落实中央的善政呢?

(来源: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