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索契冬奥会候选吉祥物出炉 普京力挺“雪豹”|美最新版麻雀变凤凰:热辣女招待就任州议员|手持电钻制作鸟箱 英首相夫人大秀才艺|
评论>时政评论
“入世”5年与英巴板球之争
2006-12-19 17:05:42      来源:null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入世”已经5年了。当这个庞大的经济体以不可动摇的态势,逐渐参与到世界经济的游戏中来,所有其他参与者都在关注:这个大家伙的加入,会给游戏本身带来什么?尤其是那些规则的制定国,更是急于确认:现行的规则体系能否规范住中国?

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本月举行,并非偶然。看看连日来北美报章对于中国入世5年的报道,特别能感觉出,现代国家之争,尤其是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乃是规则之争。

最近一说起这个话题,我总是想起几个月前的一场板球比赛。那是2006英国板球赛季,英格兰与巴基斯坦进行的第四轮决赛。在8月20日的比赛中,裁判认定巴基斯坦球员在比赛用球上故意“做手脚”,因而判英格兰得分,并由英格兰队挑选替代用球。

巴基斯坦球员当时并未作反应,但是在茶歇之后,全体队员拒绝返回比赛场地。澳大利亚籍裁判两次警告巴基斯坦队,并在第二次警告两分钟后,宣布比赛结束,英格兰队因对方弃权而获胜。尽管与此同时,英巴两队在私下达成协议,巴基斯坦队员在25分钟之后返回场地,但裁判已拒绝更改结果。

这次争执后来演化成一场国家间争端。不但英国媒体连篇累牍地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深入报道,而且两国还闹到了国际板球理事会,要求仲裁。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则致电本国球队,说裁判的不公裁决侮辱了巴基斯坦,对球员拒绝返场表示支持。

在此之前,我绝没有料到一个小小的板球,一个距离我如此遥远的体育项目,会掀起这么大的波澜。记得在英国人家做客时,曾经听一位经营花卉生意的约克绅士谈到板球。他说,如果你想要了解英国,那么你就必须看板球,英国的一切都在其中;一旦你看懂了,知道如何欣赏了,英国对你就没有秘密可言了。

当时,他说得非常认真,我则半懂不懂。板球是公认最难看懂的体育项目之一,对外行而言,它不但程序繁杂,术语深奥,而且比赛时间冗长,有时能拖好几天。我问他,你所谓的“英国的一切”,究竟指的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出一个在中国语境中,常和鲁迅先生联系起来的词:费厄泼赖(FairPlay,即公平竞争)。

英巴那场比赛,裁判指责巴基斯坦球员故意磨损球面。BBC在新闻里,用电脑动画解释:当球的一侧被磨毛,运动时空气阻力的不均匀,会使抛出的球产生微妙的弧线,影响对手的击球效果。BBC还指出,在板球赛中,故意磨损一侧球面是常见的一种“手脚”。一般的处罚不过是罚分、换球,情节特别严重的才会导致停赛和罚款。

巴基斯坦人最后是不是输在这里呢?国际板球理事会的裁决是:对巴基斯坦队“做手脚”的指控不成立,但另一项指控“令板球运动蒙羞”则结结实实地给了巴基斯坦队的队长。也就是说,在国际仲裁者看来,技术层面,巴基斯坦队也许无可指责,但他们输在了处理分歧的方式上:评判不公可以申诉,但以拒绝游戏来抗议不公,最后会带来更大的孤立。

现代的各种“竞技”,其规则基本源于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西方人才玩得好。比如在体育游戏上,东亚人在乒、羽上的优势,南亚人在板球、曲棍球上的地位,早撼动了西欧人在这些项目上的一统。

而经济博弈中,早先的“四小龙”腾飞,和近年中国、印度的崛起,更拨动了世界财富的天平。在起步阶段,后发各国面临的规则压力会比较小,靠着勤奋和努力,它们会逐步拉近与先发国的距离。但往下,规则压力必然增大,有时候甚至会遇到先发国利用对规则的解释权而做的“手脚”。

英巴板球之争,可以看作一个很能说明这种竞争状态的比喻。第一,规则本来就是对规则外的人的一种压迫,而一旦“新人”加入规则,且实力强到让“旧人”生畏,那么后者会时常用规则的解释权来进行新的压迫;第二,以拒斥游戏的方式来反抗,除了赢得一时意气外,并无太大补益;第三,更有效的方式,是继续参加游戏,并在其中张扬自己的诉求与利益,在自己实力足够强大时,进一步谋求对规则的解释权。

在全球化时代,对既有规则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或一气之下全盘拒斥,都已被证明不是明智的做法。前者的例证是拉美,后者如一些非洲国家。中国入世5年,意味着参与游戏的过渡期已经结束,等待着国人的必定是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稳住阵脚,沉着应对,以自信和积极的姿态参与竞技,这是对一个未来大国,在心理和智力上的双重考验。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宋念申)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印度自古就有的“钢管舞”
每年印度都会举办用来训练人的力量与敏捷的运动项目“Mallakhamb ”,最后演变为钢管舞。 >> 详细

论坛
日本天皇血脉到底来自哪国
日本天皇的血脉一直有三种推问:中国?朝鲜?还是亚洲的某个游牧民族?至今尚无定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