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排行>商界风云录
2006IT业界十大争议话题

[ 2006-12-18 14:52 ]

 

三、博客商业化:好不好?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博客元年,那么2006年则可以说是中国博客商业化的元年,因为在这一年里,有关博客商业化的人和事层出不穷。8月份,博客网推出新制定的分成方案名“博客金行”,并获得TCL集团、亚马逊、卓越等第一批广告商的3000万元博客广告,于是众博客对分成方案跃跃欲试。和讯博客也在8月份举办了首次博客广告佣金发放仪式,最高额为1000元.不管是3000 万还是1000元,博客商业化已经在跌跌撞撞中前行。网名叫 keso的博客,据说是国内第一个投放博客广告的,而名博徐静蕾则是博客商业化多元化的实践者,她就创造了广告、音乐彩铃、商品贩卖等多种商业模式。

在博客商业化的躁动之中,网民的态度比较明朗,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 55.1%的人反对在个人博客上出现广告,认为“广告会使博客变味”;还有37.3%的人表示赞成,他们觉得“有眼球的地方就有商机”。在IT界关于博客商业化应不应该的话题也存在着争议,支持者认为博客商业化是必然趋势,博客商业化后的物质支持有利于为博客写出更好文章提供精神动力;反对者认为博客商业化扭曲了博客的本质,不利于博客的健康发展。

四、网络“通缉”:道德还是不道德?

网络“通缉”是今年网络流行的重要关键词之一。网络“通缉”是个人借用网络平台(论坛或博客等),揭露那些有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或职业首道德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今年最早的网络“通缉”事件当属3月份的虐猫视频事件:某女郎残忍虐杀一只小猫并以次为乐的视频短片在网上迅速流传并引起网友极度愤怒。随后,网友发挥人、网搜索能力及时发出追杀令,并在短短十数天时间内将该虐杀小猫的主角身份查出。

如果说虐猫视频事件是网络“通缉”发挥正面力量的一次“代表作”,那么接下来一些事件则是颇具争议的了。4月份发生了“铜须门”事件,一名《魔兽世界》的玩家在某论坛公布妻子的偷情行为引发互联网上的舆情地震。尽管所有人物都用网名,偷情的男主角还是被网民挖出了各种资料,在互联网上被扒得精光,各种讨论铺天盖地,最后升级至是否侵犯别人隐私权等道德讨论。

更为热闹的是11月份张钰和饶颖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其博客上公布她们和男人们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这是一种变相的网络“通缉”方式,其动机应该是希望借此引起社会关注,形成对“男主角”的舆论压力。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同情她们的人并没有占多数,相反怀疑她们不良动机、指责她们不良作法的议论似乎占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