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名:《钓鱼去》Go Fish

《钓鱼去》Go Fish 1994
剧情:Max是个时髦、美丽的同性恋女孩,但却老找不到合适的情人,她的一个朋友打算把她与Ely撮合到一起。Ely岁数较大,是个俗气的、家妇般的女子,Max挺喜欢她,但两人的共同语言实在不多。于是这段“情路”障碍重重……
点评:常人都知道(但不一定正确),女人和男人的一大区别就是:女人更加社会化。她们喜爱分享自己的琐碎事情,东拉西扯地闲聊;而男人的谈话更多地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我这个男性观众的眼里,这部低成本独立制作的黑白电影入选这个名单,一定是女性评委的强烈举荐(也不知有没有评委,呵呵),我自己是看不出什么好。这部关于女同性恋间的约会、性爱、浪漫的电影拍得特别的日常,简直就象记录,而且有着太多的碎嘴唠叨。我相信它是真实地描绘了女同性恋者的生活——一堆女人在一起就是这个样子的吧,哪怕她剃个寸头,也改不了女人天性。导演和主演本身是一对同性情侣,她们在影片拍到一半时就掰了,但还是坚持一起完成了影片。
第七名:《长期伙伴》Longtime Companion

《长期伙伴》Longtime Companion 1990
剧情:电影通过若干个小片段,描述早在1980年爱滋病开始泛滥前后的同志生活。影片片名指的是,当一名同性恋者去世的时候,讣告上他(她)的最亲密恋人的称呼。
点评:1990年发行的这部艺术电影是美国第一部正面着笔爱滋病题材的影片(大家更为熟悉的,1993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费城故事》,则被冠以“最早处理爱滋病题材的商业电影”称号)。影片的有些观点明显是过分乐观了,在一个小故事里它要我们相信在1984年,一出电视肥皂剧里就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深度的男男之吻的镜头。这部影片贴近描写了面对“同性恋瘟疫”在自己或别人身上发生的人们的真实反应,它在同性恋电影史上的意义,比它单作为一部电影的意义,显然是要大多了。
第八名:《性的对立面》

《性的对立面》The Opposite of Sex 1998
剧情:16岁的反叛少女迪迪的继父去世,她搬去与异母哥哥、当中学教师的同性恋比尔同住,并很快勾引了比尔的男伴麦特。不久迪迪宣称自己怀孕,并与麦特一起消失。与此同时比尔被麦特以前的爱人指控在学校有不检点行为,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事情越来越混乱,迪迪腹中孩子真正的父亲究竟是谁呢?
点评:这是一部悬疑性质的性主题影片,涉及异性恋、同性恋、乱伦、复仇等多种元素。主角是一个发誓要毁掉身边所有人生活的危险女郎,把它列入十大同志影片总觉得分量不够,主题不够鲜明。的确,不可预测性是这部喜剧片最大的乐趣所在,但大概多数人会把它当成很正常的娱乐片,不太会意识到这是部“同志电影”吧?
第九名:《神父同志》Priest

《神父同志》Priest 1994
剧情:盖普·金顿是一位年轻英俊充满活力的神职人员,他满怀拯救社会中人们心灵的神圣职责,来到一个环境混乱、人心散漫的典型的英国工业小城镇。这个混乱的小镇居民素质低落,教化困难,心烦意乱的盖普时常去同志酒吧消磨时光,借酒消愁。这天,他与一男子葛瑞汉相识,一夜激情过后,盖普对他仍满是眷恋。不久,在与葛瑞汉约会时,他俩在车内接吻被巡警查获,并发现盖普是神职人员,此事经报纸披露,顿时哗然……
点评:把神职人员与同性爱联系在一起,80年代就有阿尔莫多瓦的《修女爱疯狂》,但那是把什么都不当一回事的颠覆性影片。而这部影片不仅备受争议地把同志爱与神父相结合,而且把基督教义中仁慈博爱精神与同志爱相结合,把基督教原罪精神与同志爱的社会异类状态相结合,探讨过程也极为认真朴实。这是一部奇特而具有启发意义的影片,时而轻松诙谐,时而尖锐深刻,列为十大同志影片压卷之作实属份所应当。
第十名:《高潮艺术》High Art

《高潮艺术》High Art 1998
剧情:画报社女编辑Syd事业、恋爱(与男友的)两不得意,郁闷地泡在浴缸里,看见了渗水的天花板。她上楼询问,认识了曾是知名摄影师、现在仍自己探索摄影艺术的Lucy。Syd渐渐进入了Lucy的小圈子,这带给她的不只是前卫的摄影艺术,还有毒品和与Lucy的同志恋情。
点评:这部影片在视觉上是出色的,似乎每一个镜头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构图、色彩、用光都给人很爽的感觉。在并没有很多刻意表现的情况下,戏显得很真实,当然这很可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影片中吸毒的场面多了些,颓废生活的调子大概是安排好的,但显得肮脏和令人反感。压抑的悲剧结局表明了导演的目的:不管是什么性别的恋情,在面对野心、毒瘾、颓废生活的作用下,都会是一团糟。
编辑:晓棠 来源:中国十大牌名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