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排行>推荐首页
世界最小的“宙斯盾”舰首航

[ 2006-10-19 11:23 ]

 

挪威海军南森级护卫舰首舰舰炮

总体设计

南森级护卫舰是挪威海军装备的最大的军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5290吨,舰长132米,水线长121.39米,宽16.8米,吃水4.9米。主要使命是搜索、探测、识别和攻击敌方潜艇,保护挪威的领土、领海、管辖海域以及海洋资源和设施不受侵犯;参与国际海上军事行动;承担非战斗使命,如抢险救灾等。是以反潜为主、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多用途护卫舰。

南森级采用模块化设计,全舰由24个模块组成,钢焊接的单船体结构,有5层甲板和2组上层建筑,分为13个水密隔舱。在设计过程中,巴赞公司基于在流体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对船体在稳性、适航性和操纵性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南森级在这三项指标上具有优异的性能,满足在北欧海域如北海、挪威海恶劣海况下的航行要求。

高度的生存性也是在南森级设计中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生存性被设计者确定为2个组成要素:即隐身性和抗损性。在隐身性方面综合采用了多种隐身技术,以减少各种物理信号的辐射,降低被发现和识别的概率。如对外部轮廓、顶部和水线下船体进行了精心设计,干舷外飘,上层建筑内倾,且是一体化结构。

基于F100型护卫舰的研制经验,在船体附体和推进装置方面的优化设计也使南森级拥有很低的水动力噪声;通过使用多种专用设备,如噪声屏蔽罩、弹性基座、管路上的弹性接头,把水下噪声辐射降到最低,从而获得一级真正的安静型护卫舰,使南森级能够胜任其首要的反潜任务。另外,红外抑止系统、舰面喷淋系统、消磁系统的运用,还减弱了南森级的红外特征和磁特征,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抗损性则与排水、抗沉性、系统隔离、冗余性、损害预防和损管相联系。在这些方面主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关键结构采取加固措施以增强抗打击性,针对被雷弹命中的后果对主要控制舱室采取了专门的防护措施,舰上设置4个损管站,具有核生化防护能力,2个隔舱进水仍具有机动性,3个隔舱进水仍可保证电力供应等,从而使舰的易损性降到最低,保证了在战斗中具有高的生存性。

设计过程中,巴赞公司考虑到综合平衡自动化操作、人员因素、经济可承受性、全寿期费用而广泛使用成熟的商用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使南森级具有比同期欧洲几级新型护卫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全舰人员编制只有120人(其中26名军官)。舰上还专门设置了医疗舱,能够在平时执行非战斗任务。

对现代反潜护卫舰而言,能够搭载直升机并保障其长期随舰执行任务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南森级在舰尾设有直升机甲板与机库,目前选定的机型是海军型的NH90多用途直升机。

动力装置

南森级的动力为柴一燃联合动力装置(CODAG),巡航动力为2台巴赞公司制造的布拉沃12V柴油机,单台功率4.5兆瓦;1台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在高速航行时与柴油机联合工作,功率19.2兆瓦。最高航速超过26节,巡航速度18节时的续航力为4500海里;双桨、双舵,可调距桨。桨机舱实现无人化,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从主机控制舱或舰桥通过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对推进系统进行遥控。

另外,在舰首还安装有1具可收放的电力推进器,功率l兆瓦,使舰在狭窄的水域中具有精确的可操纵性,并且在主推进系统损坏的情况下,首推进器还可作为辅助或紧急动力使用。舰上的电力供应由4台MTU 396 12V柴油发电机提供,单机功率900千瓦。
 1234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