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排行>社会风向标
北京当代十大最差建筑 长安街边最多

[ 2006-05-16 12:50 ]

 

环球在线消息:北京,曾经的中国古典建筑及规划的登峰造极之地, 现在却成为了现代建筑的垃圾场 。建筑与其他传统或现代的学科之不同就在于,建筑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它具有最简单、最朴素、最实用的美学原理,一幅抽象到不可理解的油画可以完全不顾欣赏者的感觉而令画者自我陶醉,而建筑不能! 因为人是建筑服务的主体,如果离开了人,建筑就一无是处。

从欣赏角度来讲,我主张把建筑比作人, 一个人所具有的和谐、匀称、朴实无华的美都适用于建筑。 同样, 象人一样矫柔造作、腰肥体胖、哗众取宠的建筑一定不美,这是连小孩子都看的出来的道理,可惜,北京的很多数建筑师不懂。
  
以下是本人从平民的视角选出的北京现代十大最差建筑,挑选的原则是差中选差,丑中拔丑,排名不分先后,非建筑师观点。

1. 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大楼
 
此楼位于西便门立交桥南,紧临西便门角楼,一栋高高耸立的白色塔楼(至少25层以上吧)顶上加了三个中式的红色屋檐坡顶造型,好似一个高个头瘦子顶着三顶红色的“小礼帽”,不中不洋,不新不古,不伦不类,可谓集天下之大丑于一身。 类似这样的建筑在北京数不胜数 !

2. 交通部办公大楼

位于东长安街,仅临全国妇女活动中心大楼,外墙选用少见的深褐色,柱子高深,体形庞大,门面威严,线条粗硬,给人的感觉便是傲慢无礼,活生生的一付“政府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架势。 设计师根本未能考虑其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协调与搭配,周边建筑均为白色等浅色调,造型舒缓,此楼便显异常的唐突。 该建筑在北京建筑界已成为公认的败笔。

3. 中旅大厦

三元桥西北角,北京尽人皆知。此楼系加拿大华裔建筑师在京成立的“大地”建筑事务所设计,外部造型繁臃,哗众取宠。此楼的建设历经“八年抗战”,每遇国家下达压缩楼堂馆所建设的指令,此楼便只好停工以待……它是刻意追求创新而完全失败的典型代表。

4. 北京西客站

位于西三环东莲花池。造型看似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实际华而不实,仅屋顶的古典亭子造型,包括材料、结构处理及安装就花费上几千万人民币,可它除了装饰门面外毫无用处,而内部,包括候车室,交通流量, 外部停车场等设计极不合理, 根本未能体现设计的本意和主体-即候车行为及旅客,也就是未能“以人为本”。 如果能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空调、照明、座椅、卫生间、残障设施、消防设施等, 广大旅客将无疑大大受益。 另外,北京西客站的施工质量之差也是北京90年代所罕见的,大量使用伪劣产品,阀门漏水,照明昏暗。一大批贪污受贿的蛀虫因此工程而被捕入狱。北京西客站成了北京的耻辱。我们的设计师根本不明白此道理:即一个设计,功能的要求永远是第一位的。领导的好大喜功,设计师的惟命是从…… 陈希同不就最喜欢这种有传统特色的建筑吗?

5. 中服大厦

大北窑立交桥东北角。里面的重庆“金山城”酒楼再火,也无法掩饰我们的悲哀。铅笔式的造型原想造就一只服装设计的金笔,可选材的糙劣,裙房立面的杂乱无章,在国贸大厦及航华科贸中心的映衬下,它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垃圾,北京规划中CBD中心区的垃圾。 其滑稽可笑的造型甚至引起外国人的疑问:难道中国人也搞生殖崇拜!

6. 光华长安大厦

位于东长安街。火柴盒的玻璃幕墙上镶了一圈中式坡屋檐,典型的“穿西服,戴礼帽”, 或称”陈希同式”的建筑。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这种“北京特色”象恶性传染病一样在京城建筑界蔓延,它的毒素可能要贻害几代人......

7. 富华大厦

东二环十条桥南。号称“后古典欧式建筑之中国版”。建筑大师张开济曾说,建筑在中国有四种形式,即“中而新,中而古,洋而新,洋而古”,最高境界是中而新,最差是洋而古,此“富华大厦”不幸即为“洋而古”。

8. 东方广场

东长安街王府井路口。东方广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它庞大的体积所造成的视觉冲击是负面的,它对东长安街主线条及王府井步行街造成的强烈压迫感是永远难以挽回的。 最重要的是它紧邻故宫,其庞大的规模使紫禁城的特有的皇家尊严荡然无存,使古城高度保护线从此失去的意义。

9. 首都机场新候机楼

如果想找一个缺乏远见的设计实例,请看首都机场新候机楼。 这个貌似极其现代化的家伙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新候机楼于1999年投入使用, 当时设计容量预计可满足到2005年的需求。可仅仅使用了2年就达到了设计极限!如果说设计者无法预测因中国经济腾飞而提前到来的机场客流量的话 (其实根本不难预测 !), 那么设计之初很多人就认为它小了。但当时的争论是一次就建一个超大的还是在不同的地方建2个小的, 但最后却是在同一个地方建了2个小的,这其实是最不经济的。

新候机楼的设计更是问题多多,如安检入口太少, 二层离港区外部大厅太小, 旅客步行线路太长, 餐厅等服务设施太少等等。 还有,作为一个超大型的封闭式建筑,其内部几乎没有任何绿化等人工室内环境的营造, 严重缺乏人文关怀,同时环保节能设计方面也十分落后。 更为严重的是其外部交通设计,出租车、机场大巴等通道严重不足,拥挤混乱,旅客怨声载道。

现在一个新的候机楼又在规划设计中,但愿这次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10. 中国国家大剧院

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的这个价值3.6亿美金的玻璃怪物引起了90年代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界的震惊和哗然, 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在成功完成上海浦东机场的设计后, 把他的声誉象赌注似的压在了这个全玻璃的鸡蛋壳上。在京的上百位中科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强烈要求更改设计。

  建筑大师师贝聿铭指出,美国的林肯中心、肯尼迪中心或者百老汇剧院等歌剧院、音乐厅及剧场都是各自独立的建筑而且都直接从大街入出。这种设计的原则很简单;就是一旦有灾难,观众就可以一开门就是大街或室外广场。同理,如果蛋形大剧院的三个剧院、音乐厅及场都有演出,而一旦发生灾难的话,近万观众一起逃生的话,必定人踩人,踩死人!

国际权威、英国的建筑专业杂志《ARCHITECTURE REVIEW》发表社论《无法无天》,严厉批评安得鲁设计的北京国家大剧院:“……当你进入这个建筑物后,你会觉得你是在一种很熟悉的建筑形式空间里,那就是机场候机大厅,巨大的歌剧院、音乐厅、京剧院的外形都是这种被一候机大厅式的空间包围着,没有方向感,也不知身在何处,更不用说各个剧院的自我特色或个性了.....”

下面是美国《华盛顿邮报》有关于此的专题报道的摘录:

一九五八年以来,中国一直计划兴建一座国家大剧院,当时周恩来总理已下令拆除北京某商业区地段原有房舍备用。后来房舍被夷平了,但当时正值灾难性的大跃进时代,政府缺乏资金,计划被搁置了。自此北京城中总有块空地,后来部分空地用作巴士站和派出所。

一九九八年,上海大剧院落成,那是座落人民广场一端的一幢极体面的玻璃跟大理石建筑物。这时北京领导层猛然醒觉,上海已把首都比了下去。于是当局下令马上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采用了并无投标的安德鲁计划书。

安德鲁表示,其设计引起扰攘,对此他并不感到惊讶。 他说,“在如此敏感的地方进行如此激进的工程,是难获所有人认同的。但他预期计划最终会被接受,一如法国接受埃菲尔铁塔一样。巴黎市民起初对铁塔颇为抗拒,但埃菲尔铁塔今天却成为国家的象征。”

对一些中外建筑师来说,安德鲁的回答是不可接受的。

加拿大建筑师柯克兰在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信中,称安德鲁的设计“十分糟糕”。他写道:“这是什么?是一个大鸡蛋?欧洲人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这类项目,是因这种东西不会被他们自己的国家接受……这个项目将会令中国人尴尬……请千万不要这样做。” 

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前系主任张沙娜(译音)说,她对政府批准在世界空气中灰尘最多的北京建筑这个“玻璃蛋”感到惊异。

退休的著名建筑师陶崇真(译音)说:“这项设计表现了中国对现代派建筑的迷信,只要新奇就是好东西,但它一年后就会陈旧。”

来源:世界数据报告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