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英首相助手抨击内阁女大臣着装丑陋、不堪入目|美将临产孕妇勇跑马拉松 赛后7小时顺利产女|菲男子16年多次整容 只为变成偶像超人模样|
环球在线>即时快讯
俄美欧就乌克兰前总理获刑表态
2011-10-12 09:2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国际进行时


综合报道,欧盟执委会就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因滥权擅自与俄国签署天然气合同被判7年监禁做出反应表示,对乌克兰司法部门的判决感到非常失望和遗憾,欧盟同时表示,这一判决对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乌克兰美女总理”越权”被判7年

11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佩切尔斯基区法院主审法官罗季翁·基列耶夫宣布,在2009年与俄罗斯签署油气供应协议时,时任总理季莫申科“超越了总理的权限,出于犯罪目的滥用职权,罪名成立,判处季莫申科入狱7年”。

法院还判处她赔偿乌国家油气公司遭受的损失15.16亿格里夫纳(约合1.89亿美元)。

在法庭做出宣判后,季莫申科说:“我们将反击,在欧洲法院维护我良好的名誉。”“我们必须振作起来,防止乌克兰成为独裁专制的国家。”

季莫申科涉嫌滥用权力的案件今年6月24号开始审理,期间季莫申科在8月5号因藐视法庭被捕,案件上月休庭至今,季莫申科一直否认控罪。案件也得到欧盟方面的关注。有季莫申科的支持者认为,这是总统亚努科维奇的拖延战略,以便想出应对西方批评的方法。

随着基辅地方法院此次宣判越权罪名成立,季莫申科可能从叱咤风云的“铁娘子”沦为阶下囚。不过,季莫申科的支持者、乌克兰祖国联盟议员团的议员谢尔盖·米申科说,法院今天做出的判决只是“初步的”。他指出,“判决将在上诉法庭裁决后生效”。

俄美欧盟纷纷表态

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阿什顿代表欧洲联盟发表声明强调,欧盟将认真考虑对乌克兰的各项政策。

俄罗斯总理普京也对季莫申科被判刑一事发表声明说,他不理解为什么法院做出季莫申科有罪判决。

普京对记者说:“我不是很理解,因为什么判她7年。”

普京表示,季莫申科本人并没有签什么文件,天然气协议是在两个经济主体层面上签订的,并且完全符合国际法规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法律。

正在瑞典访问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受审案件被政治化了,而且借一个正履行的合法的的天然气合同审判她是不能接受的。

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不能接受,一个合法的现在还有效的合同能够成为法庭作出今天这种宣判的借口的事实。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努兰11日促请乌克兰政府释放遭重判的前总理季莫申科以及前政府的负责人。

美国白宫也表示,对季莫申科的审判让人对乌克兰现行的法律和民主制度产生强烈怀疑。

有评论称,季莫申科被判7年监禁,这一审判被西方媒体称为充满政治色彩,并很可能预示着乌克兰短暂但频繁喧嚣的民主实验的结束。同时影响到乌克兰加入欧盟的目标。

不是最终判决 案件或存在变数

当天,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表示,他理解欧盟的不满,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判决。他说此案仍可上诉,并且暗示称存在使相关法规除罪化的可能。

亚努科维奇说,对季莫申科判处7年监禁的判决并非终身判决,他理解欧盟对此案的不满。他说:“今天,法院是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做出了决定。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决定。”

他承认,“毫无疑问,这是一起令人遗憾的案件,阻碍了今天乌克兰融入欧洲的进程。”

此前,欧盟外交官警告乌克兰,如果季莫申科遭到囚禁,或当局禁止她参与2012年国会大选,欧盟将可能不会批准预备签定的双边政治联合与自由贸易协定。

亚努科维奇说,此案仍可诉至上诉法庭。他并暗示称,使季莫申科被判有罪刑法规定的除罪化存在可能性。

此前一天,亚努科维奇表示,不论是该国前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案件本身,还是其审判结果,他都毫无兴趣。

(来源:中新网 编辑:任奇)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大象“血牙”令人发指 
象牙走私中比较稀缺的一种叫“血牙”,就是在大象还活着的时候切割下来的象牙。 >> 详细

论坛
泰国剩女为何那么多(图)
泰国男女比例为1:2,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让女性的选择性和“可嫁性”越来越小。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