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快讯>地球这一天>中国及周边
人民日报:论《江泽民文选》的重大意义

[ 2006-08-17 16:19 ]

 

二、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肩负的庄严历史使命。《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

事非经过不知难。

江泽民同志挑起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重任,正值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之际,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党和国家处在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

江泽民同志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的13年里,来自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困难和风险接连不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华东水灾,“台独”分裂势力猖狂挑衅,亚洲金融危机,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美国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美撞机事件,“9·11”事件,阿富汗战争,等等。

这些关系我国主权、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件,使党和国家面临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

去岁不远,记忆犹新。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和一系列重大事件面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奋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198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1997年2月,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国内国外、党内党外都很关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坚定地表示: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

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对严峻考验、面对巨大困难作出的鲜明回答。

这个回答概括起来说,就是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和基本政策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一句话,就是要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威武雄壮的活剧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抓住了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评价一种理论,归根到底要看实践,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事实胜于雄辩。

从1989年到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6992亿元增长到12033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519元增长到9398元,国家财政收入从2665亿元增长到18904亿元。

从1989年到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601元增长到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74元增长到7703元。

从1989年到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1117亿美元增长到620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从56亿美元增长到2864亿美元。

在这13年中,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13年中,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扩大,两岸同胞交往加深,维护了台海和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人们公认,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敌对势力曾张狂地扬言要在世界上“埋葬共产主义”,妄言中国将会步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后尘。然而,在国际风云的急剧变幻中,社会主义的红旗在中国不仅没有倒,而且更高地飘扬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更加旺盛的活力。
Page: 123456789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