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海权相争1400年

[ 2006-07-26 11:20:05 ]

 

    20世纪20年代末,曾经长期留学日本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他的《日本论》中,把日本侵略中国的思路概括为蝎形战略:蝎子的两螯钳向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而尾部指向台湾。蝎子能否捕获目标,中日在西太平洋海上的实力对比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这一海权争夺已经持续了1400年。

  千年三战

  朝鲜(专题图库)——中国——南洋,这是丰臣秀吉为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而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在海权上的争斗严格地依照了这一路线。日本出兵朝鲜,朝鲜向宗主国中国求援,中日海战的规律从唐至清。

  公元663年,中日之间第一次战争也是第一次海战爆发。当时朝鲜半岛新罗、百济等三国混战。唐高宗应新罗王的请求,出兵帮助新罗打败了百济。而一直支持百济的日本天智天皇命人护送百济王子回国重建百济。这是日本第一次试图在朝鲜半岛扶持亲日政权。

  当时日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仅百余艘,因此盲目自大的日军便在白江口“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双方展开了激烈海战,最后以日军溃败而告终。这一败使得天智天皇向唐朝臣服,近千年不敢动兵,开始以中国为师,谋求自强。

  600多年过去,中国被蒙古所统一。志得意满的忽必烈得悉日本幕府拒绝与蒙古国通好后,盛怒之下在1273年和1280年两次发动对日战争。但元朝海军每次都为台风(专题图库)所阻,无功而返,伤亡惨重,《元史》记载:江南大军“十万之众,得还者仅三人耳”。

  忽必烈死后300多年,即1591年,明朝政府接连得到日本丰臣秀吉正准备对中国开战的消息,但是万历皇帝领导下的明政府除命兵部询问一下朝鲜外,只向沿海哨卡下了道注意海防的命令。

  次年,经过认真备战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迫使中国参战。1598年,中朝两国水师同日军在朝鲜半岛露梁以西海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海战。朝鲜将领李舜成依靠自己独创的“龟船”打败了日军,保证了此后朝鲜半岛200年的和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学者认为,当时中国海军在战术意识、军队素质上已经出现了落后于日本的势头,日军的败退实际上与其后勤运输困难有直接关系。从唐到明,虽然中国的海上力量仍可在东亚称雄,但是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却越来越小。而此时,东亚地区在军事装备上也已经落后于整个世界。

  “伤心问东亚海权”

  长期以来,日本和中国都对西方采取闭门不纳的态度。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3年后,美国人佩里率四艘军舰在横须贺登陆,迫使德川幕府同意开放。此后,中日两国分别出现了现代海防意识的萌芽。但是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对海洋的重视远远超过中国。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实际反响,但翻译到日本却大受欢迎,很多建议被政府采纳。

  1874年,日本舰队以琉球船民事件为由,入侵台湾,这是近代中日双方的第一次正面冲突。这使中国政府大为震动,发起了一场沿海沿江各省督抚、亲郡王、大学士、六部九卿参加的“海防大讨论”,决定派李鸿章和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中日当时互相以对方为假想敌,在东亚展开了一场海军军备竞赛。其间中国北洋海军曾总吨位超过4万吨,号称“远东第一,世界第十“,使日本一直不敢贸然行动。

  可惜清政府终被自身的腐朽而葬送,1886年,正当中国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圆明园时,日本政府发行海军公债1700万日圆,用于建造“三景舰”以对付中国的定远、镇远两舰。1887年《征讨清国策》出笼,主张在5年内完成对中国的战争准备,天皇拨皇室经费30万日圆用于扩充海军。随着扩军计划的完成,中日海军力量差距逐渐缩小。1894年5月,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后,忧心忡忡地向朝廷提出:“即日本撮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指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奏折才上,甲午战争烽火已经点燃。两个月后,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舰队在黄海被击沉五舰、全军覆没。

  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曾经评论说:“中国有一天的钱,就可以买一天海陆军所需要的任何东西。整个文明世界都情愿把武器供给他。但是中国不能在任何市场购买有训练的军官和有纪律的士兵。”

  中国留学生严复在英国海军学校常常得到第一名,当时得第二名的是日本人伊藤博文。1879年,两人各自回到中国与日本。中国政府对严复十分冷淡,只遣来一位小官相迎,让他担任这福州船政学堂的一名教员;而伊藤博文回到日本时,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天皇亲自前往码头迎接,16年后,他代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中国海权意识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局面,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外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甲午海战后,中国50年中再也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以至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海军228艘舰船只能自沉于长江充当炮台。191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在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叹道:“伤心问东亚海权。”

  当向阳红遇到宙斯盾

  1894年冬,日本在甲午战争即将取胜的形势下,于1895年1月l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将钓鱼岛划归冲绳县管辖,并改名为“尖阁群岛”。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1951年,美、日背着中国签订了《旧金山对日和约》,把日本所窃取的钓鱼岛等岛屿归在美国托管的琉球管辖区内,周恩来总理立刻声明坚决不承认《旧金山对日和约》。

  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钓鱼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派巡防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

  1996年,日本政府宣布开始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把中国领土的钓鱼岛也包括在内。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曾向海上保安厅、警察厅等有关当局发出“指示”,让他们对“不测事态做好准备”。

  而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科考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活动非常在意。2000年的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就开始这样写道,中国海军舰船近年频繁出没“日本近海,对日本安全造成威胁”。白皮书中所谓的“日本近海”,包括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水域及津轻海峡等国际航道。而白皮书中所谓的“中国海军舰船”,是指“向阳红”号等中国破冰船、中国海洋调查船等船只。日本几乎每次都会从外交渠道对此提出抗议,认为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的一个部分。

  实际上,这几年“新海权论”的主张在日本甚嚣尘上。许多日本学者认为“制海者制世界”,近代的胜利曾使日本民众的海洋民族意识觉醒,但太平洋战争的失败又使日本人的海洋民族意识再度丧失。今后日本民族必须再度将目光投向海洋。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装备实力上已经可以称霸东亚,2003年8月,日本防卫厅计划耗资600亿美元,对海上自卫队的全部4艘“宙斯盾”驱逐舰进行改装。改装后的宙斯盾将配备新型雷达系统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一些日本媒体称,这一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日本舰队将能击败任何周围邻国”。

  距离中日第一次海上交战已经过去了1400年,但中国在海权意识上仍然落后于日本。一位国内海洋专家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目前在钓鱼岛问题上仍然处于守势,“基本无法可想”。在甲午战争110年后,望着东边的那个岛国,现代中国在蓝色大海面前仍需强化自己的海权意识。20世纪20年代末,曾经长期留学日本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他的《日本论》中,把日本侵略中国的思路概括为蝎形战略:蝎子的两螯钳向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而尾部指向台湾。蝎子能否捕获目标,中日在西太平洋海上的实力对比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这一海权争夺已经持续了1400年。

  千年三战

  朝鲜(专题图库)——中国——南洋,这是丰臣秀吉为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而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在海权上的争斗严格地依照了这一路线。日本出兵朝鲜,朝鲜向宗主国中国求援,中日海战的规律从唐至清。

  公元663年,中日之间第一次战争也是第一次海战爆发。当时朝鲜半岛新罗、百济等三国混战。唐高宗应新罗王的请求,出兵帮助新罗打败了百济。而一直支持百济的日本天智天皇命人护送百济王子回国重建百济。这是日本第一次试图在朝鲜半岛扶持亲日政权。

  当时日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仅百余艘,因此盲目自大的日军便在白江口“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双方展开了激烈海战,最后以日军溃败而告终。这一败使得天智天皇向唐朝臣服,近千年不敢动兵,开始以中国为师,谋求自强。

  600多年过去,中国被蒙古所统一。志得意满的忽必烈得悉日本幕府拒绝与蒙古国通好后,盛怒之下在1273年和1280年两次发动对日战争。但元朝海军每次都为台风(专题图库)所阻,无功而返,伤亡惨重,《元史》记载:江南大军“十万之众,得还者仅三人耳”。

  忽必烈死后300多年,即1591年,明朝政府接连得到日本丰臣秀吉正准备对中国开战的消息,但是万历皇帝领导下的明政府除命兵部询问一下朝鲜外,只向沿海哨卡下了道注意海防的命令。

  次年,经过认真备战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迫使中国参战。1598年,中朝两国水师同日军在朝鲜半岛露梁以西海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海战。朝鲜将领李舜成依靠自己独创的“龟船”打败了日军,保证了此后朝鲜半岛200年的和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学者认为,当时中国海军在战术意识、军队素质上已经出现了落后于日本的势头,日军的败退实际上与其后勤运输困难有直接关系。从唐到明,虽然中国的海上力量仍可在东亚称雄,但是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却越来越小。而此时,东亚地区在军事装备上也已经落后于整个世界。

  “伤心问东亚海权”

  长期以来,日本和中国都对西方采取闭门不纳的态度。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3年后,美国人佩里率四艘军舰在横须贺登陆,迫使德川幕府同意开放。此后,中日两国分别出现了现代海防意识的萌芽。但是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对海洋的重视远远超过中国。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实际反响,但翻译到日本却大受欢迎,很多建议被政府采纳。

  1874年,日本舰队以琉球船民事件为由,入侵台湾,这是近代中日双方的第一次正面冲突。这使中国政府大为震动,发起了一场沿海沿江各省督抚、亲郡王、大学士、六部九卿参加的“海防大讨论”,决定派李鸿章和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中日当时互相以对方为假想敌,在东亚展开了一场海军军备竞赛。其间中国北洋海军曾总吨位超过4万吨,号称“远东第一,世界第十“,使日本一直不敢贸然行动。

  可惜清政府终被自身的腐朽而葬送,1886年,正当中国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圆明园时,日本政府发行海军公债1700万日圆,用于建造“三景舰”以对付中国的定远、镇远两舰。1887年《征讨清国策》出笼,主张在5年内完成对中国的战争准备,天皇拨皇室经费30万日圆用于扩充海军。随着扩军计划的完成,中日海军力量差距逐渐缩小。1894年5月,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后,忧心忡忡地向朝廷提出:“即日本撮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指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奏折才上,甲午战争烽火已经点燃。两个月后,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舰队在黄海被击沉五舰、全军覆没。

  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曾经评论说:“中国有一天的钱,就可以买一天海陆军所需要的任何东西。整个文明世界都情愿把武器供给他。但是中国不能在任何市场购买有训练的军官和有纪律的士兵。”

  中国留学生严复在英国海军学校常常得到第一名,当时得第二名的是日本人伊藤博文。1879年,两人各自回到中国与日本。中国政府对严复十分冷淡,只遣来一位小官相迎,让他担任这福州船政学堂的一名教员;而伊藤博文回到日本时,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天皇亲自前往码头迎接,16年后,他代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中国海权意识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局面,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外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甲午海战后,中国50年中再也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以至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海军228艘舰船只能自沉于长江充当炮台。191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在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叹道:“伤心问东亚海权。”

  当向阳红遇到宙斯盾

  1894年冬,日本在甲午战争即将取胜的形势下,于1895年1月l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将钓鱼岛划归冲绳县管辖,并改名为“尖阁群岛”。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1951年,美、日背着中国签订了《旧金山对日和约》,把日本所窃取的钓鱼岛等岛屿归在美国托管的琉球管辖区内,周恩来总理立刻声明坚决不承认《旧金山对日和约》。

  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钓鱼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派巡防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

  1996年,日本政府宣布开始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把中国领土的钓鱼岛也包括在内。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曾向海上保安厅、警察厅等有关当局发出“指示”,让他们对“不测事态做好准备”。

  而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科考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活动非常在意。2000年的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就开始这样写道,中国海军舰船近年频繁出没“日本近海,对日本安全造成威胁”。白皮书中所谓的“日本近海”,包括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水域及津轻海峡等国际航道。而白皮书中所谓的“中国海军舰船”,是指“向阳红”号等中国破冰船、中国海洋调查船等船只。日本几乎每次都会从外交渠道对此提出抗议,认为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的一个部分。

  实际上,这几年“新海权论”的主张在日本甚嚣尘上。许多日本学者认为“制海者制世界”,近代的胜利曾使日本民众的海洋民族意识觉醒,但太平洋战争的失败又使日本人的海洋民族意识再度丧失。今后日本民族必须再度将目光投向海洋。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装备实力上已经可以称霸东亚,2003年8月,日本防卫厅计划耗资600亿美元,对海上自卫队的全部4艘“宙斯盾”驱逐舰进行改装。改装后的宙斯盾将配备新型雷达系统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一些日本媒体称,这一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日本舰队将能击败任何周围邻国”。

  距离中日第一次海上交战已经过去了1400年,但中国在海权意识上仍然落后于日本。一位国内海洋专家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目前在钓鱼岛问题上仍然处于守势,“基本无法可想”。在甲午战争110年后,望着东边的那个岛国,现代中国在蓝色大海面前仍需强化自己的海权意识。